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
2021/8/12 10:00:21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中欧班列在汉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
       日前,湖北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装载着首个集装箱驶往目的地,自此,一条江海直达对接中欧班列、横跨东亚—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形成。
  此次开港通车打通了铁路和水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中欧班列(武汉)与黄金水道的无缝连接,构建了以阳逻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新格局,有利于武汉加快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助力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铁港同场 运营同场 查验同场 信息同场
  港口是拥抱江海、探索世界的起点。武汉的港口,将内陆与江海相连,奠定了武汉航运史上的千年繁华。阳逻港,作为武汉长江新区的核心承载区,是一座正在加速崛起的国际港口。如今,当铁路遇上港口,九省通衢之地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据了解,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位于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码头作业区建成4个集装箱泊位,可靠泊作业“1140”标箱大型船舶,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00万标箱;铁路站区建成1束1050米铁路装卸线,实现整列到发,年集装箱水铁联运作业可达50万标箱;附属作业区为水铁联运工程提供拆装箱、洗修箱、空箱堆存等配套增值物流服务。
  “项目的实施让阳逻港再次站上国际舞台。”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金城难掩内心激动。
  该项目是长江干线港口12个重点水铁联运联通项目之一,对于武汉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开港通车后,形成“铁港同场、运营同场、查验同场、信息同场”的一体化格局,彻底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阳逻国际港将成为武汉以水铁联运为基础、构建国际物贸新通道的重要节点。
  智能化应用 搭建客户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汉海2号”轮汽笛一声长鸣,武汉中远海运港口1号岸桥启动装卸作业,钢铁巨臂从船上精准抓取一个集装箱,吊起后越过船舷,放置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上,卡车沿着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前行。
  据了解,阳逻国际港引入绿色、智慧、安全理念,融入“5G+”等智慧元素促进新技术与港口融合,运用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应用搭建客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港口数据统一化、标准化,推动传统港口向绿色智慧新型港口转型升级。该项目将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成为我国第一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
  “项目秉持‘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理念,致力打造我国内河最大水铁联运港口,必将有力推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强化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功能,成为湖北乃至中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说。
  依托中部枢纽地缘优势 融入新发展格局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还要充分用好阳逻港在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中部枢纽港的特殊地位。
  “武汉汇通南北交通枢纽,贯通东西航运黄金水道,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说。
  今年上半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9.37万标箱,约占年度目标任务60%。这么多集装箱乘船来到武汉后,如何才能高效、快捷地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
  据了解,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铁路线直接进入港区,对接就近的香炉山车站,实现铁路与港区的无缝衔接。二者的“无缝连接”能共享运输资源,并通过水运班轮和铁路班列的有效衔接来实现货物运输。
  如今的阳逻国际港,一方面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内河港口,直接参与外循环。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内循环中东西南北水陆物流的分拨中心,比如北粮南运的分拨中心。阳逻港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助力巩固武汉在全国交通的“天元”地位。
  许立荣表示,中远海运将进一步加大对湖北武汉港航物流资源的投入力度,推动港区平台一体化运营,畅通长江全程供应链,助力武汉打造中部枢纽和区域航运中心。
  “下一步,推动沪汉形成同港效应,在武汉港设立空箱调运中心和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衔接效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腹地经济发展、腹地贸易增长、促进港航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服务。”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