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商贸规划正式颁布执行
2005/4/18 10:15:52     来源:     作者/编辑:
近日,《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企发展规划(2005年~2020年)》经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颁布批转执行。    
  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
 《规划》对金华全市商贸流通未来的总体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
  一是将金华打造成现代商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金华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交通、信息枢纽的优势,利用义乌、永康全国知名专业市场的辐射和东阳横店影视城的影响,以技术及现代商务服务为支撑,以金东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咨询、金融、保险、代理、商务、典当、拍卖、会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商务服务业,把金华建设成浙江中西部的区域性商务中心,为全市六大产业区和最具活力的两大专业市场群提供一流的商务支撑。
  二是整合县(市)资源,实行三级商贸联动。根据全市7个县(市)的特色,相应提出了不同的商贸流通发展定位,提出加强县(市)之间的区域联合,一是以金华—区城商务中心、义乌—国际性商贸中心、永康—五金产业中心、东阳—影视旅游产业中心之间,实行一级区域商贸联动;二是以金华、义乌、永康、东阳为中心带动周边县(市),实行二级区域商贸联动;三是以兰溪、浦江、武义、磐安为中心,影响周边乡镇,实行三级区域商贸联动。   
   三是确定县(市)的“辐射”、“内聚”和“依附”三级发展构想。“辐射级”是指能够对周边较大范围商贸流通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商贸发展形态;“内聚级”是指通过自身的功能完善和改造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需求的凝聚型城市商贸发展形态;“依附级”是指以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为主的便利型城市商贸发展形态。金华、义乌、永康为“辐射级”,兰溪、浦江、武义、磐安为“内聚级”,各县(市)下辖乡镇为“依附级”。规划还对不同级的城市商贸流通业一一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未来十五年的商业网点
  对金华市区来说,未来15年市区商业网点的规模、空间及业态布局将从以下四方面予以勾画。
  1.网点总规模。规划期内,按照每千人拥有1100平方米的网点面积建设标准,确定市区城内商业网点总面积为110万~132万平方米。就目前市区商业网点规模每千人只有900平方米的网点面积计,未来还有每千人200平方米的建设空间。规模期内,金华市区将培育3亿元以上大型零售商业的龙头企业11家,其中3亿元的5家,5亿元的4家,10亿元的2家;培育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6~8家;培育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3~4家;培育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4~5家;培育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电子商务网站4~5家。
  2.确立商贸网络层次。根据金华“东拓西进,北控南延,沿江沿线,多向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在金华市区范围内形成4个层次的商贸流通发展网络:第一层次:建设金华市本级的商级商业中心;第二层次:建设金华市城南(位于江南)、城东(位于金东区)、城西(位于婺城区)、城北(位于浙师大所在高教园区)等4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和金西、金三角2个开发区商业中心;第三层次:在市区和主要乡镇居民居住集中区域建设45个社区商业中心;第四层次:在城区和主要旅游网点建设7条商业特色街和1个旅游景点商业网点。
  3.主要发展业态。零售业中主要发展购物中心、百货店、仓储式商场、综合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宾馆业中主要发展三星以上宾馆(老城区控制在10到12家,新城区可分别建设4到6家);餐饮业主要加大整合改造提升现有的小饭店、小吃店,在保持地方餐饮特色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餐饮名店、大店和特色店;专业市场主要着力于现代化建设,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控”的方法“划行归市”,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10个专业市场。
  4.新建一批大型零售商业网点。(见表格)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市内贸办将采取三项基本措施:组建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金华市商贸流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发布建设指南,向社会公布阶段性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类别,引导社会投资;实行“听证制度”。凡在市区行政区域内改造和新建规划限定的规模以上单体零售商业设施,须履行听证会程序,商业网点的审批要把商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作为前置条件。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