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货代市场海运巨头扎堆
2005/5/16 9:23:29     来源:     作者/编辑:

 中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航运业的黄金时代,也带来了航运链各个环节的急速扩张。发展与不规范、机会和陷阱如影随形。

  近日,海运巨头中国台湾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与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谈好意向,将正式在义乌开设办事处。

  作为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小商品生产基地的义乌,其庞大的外贸蛋糕已经吸引了全球海运巨头的目光。目前全球海运20强中的七家已经先后在义乌开设分公司或办事处,承揽小商品出口的海运业务。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海运系教授杨长春看来,海运巨头的纷至沓来将会冲击义乌原有的物流格局,给义乌的货代市场带来更充分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会给货主带来运费和服务上的优惠,进而促进义乌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海运巨头占地为王

  “我们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美国总统班轮有限公司义乌办事处的姚亮毫不掩饰霸气,“现在我们已经在义乌最旺的中东线上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他线路也非常稳定地在增长,运价也一直在上涨。”

  姚亮表示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他们一般都是和国外客户指定的代理合作,在对方未指定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在合作中非常重要。“虽然办事处一般不承担经营业务,但与当地客户直接接触,了解客户的需要,自然会使越来越多的客户最后选择我们。”

  早在2002年5月就已经在义乌设立分公司的中国海运集团显然已经成为义乌海运市场的老大。中国海运集团义乌分公司总经理杜秋福甚至不忌讳告诉记者可能属于商业机密的内容。“2004年,我们在义乌的集装箱运输量为9300只,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承担了近4000只标箱的业务量。”他对记者预计2005年他们将有1.5万只的业务量。

  “义乌市场的外向度,已达到50%以上。在联合国所公布的全球共50万种商品中,义乌市场就汇集了32万种。去年,有179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1万名外商来义乌采购,小商品出口至206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对外经贸局副局长李兴荣表示,“义乌已经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基地。”

  杨长春则认为,从义乌的发展趋势来说,会有越来越多的海运巨头及货代、船代进入这个市场,“没有人能放弃先到优势。”

  这些“先到”的海运巨头已经在义乌确立了自己的地盘:中国海运集团在义乌海运中占据第一,在中东线和欧美线都占据优势;以色列以星轮船有限公司则占据义乌至南亚和以色列线路;世界排名第五的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义乌北非线和黑海线路等占据了较大市场分额。新加坡太平船务、美国总统班轮有限公司等同样在这个市场成绩斐然。

  货代的不规范生存

  浙江远洋宁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义乌办事处经理潘俊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这些船公司的巨大利润,“中东航线一个40英尺的标箱仓位在近半年内从1500元涨到了1900元。本来就是做小商品,一个打火机可能只能赚几分钱,这个涨幅充分说明了市场的火爆。”

  在义乌联托运总公司办公室主任沈涛看来,义乌的外贸量已经不是普通的增长。“在1999年和2000年,义乌出口的还只有几个箱子,到2004年,义乌出口的小商品已经有30多万个标箱,其中海关义乌办事处就监管出口了9.8万个标准集装箱,比上年增长256%。这是以几何级数递增的,在全国可能没有一个地方能有如此快的增长”。沈自豪地表示。

  在迅猛增长的市场和可以想见的利润下,作为船公司和企业之间桥梁的货代公司也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速度。和这些海运巨头们配套的货代公司、船代公司也开始聚集在义乌这个只有50平方公里的地区。

  沈涛告诉记者,他们曾经试图对货代市场进行调研,但根本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统计的难度来自于对“货代”界定的困难,在义乌活跃的大部分货代都不是在当地注册的,有的只是打着其他公司的名义挂靠。

  “义乌可能有上千家货代公司”,沈涛最后只能这样推测。在现有的市场下,如此之多的货代公司显然面临着更为严酷的竞争。“为了生存,有时候一个货柜赚50元钱我们也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货代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义乌的滨江路上就存在着三四百家货代。诚毅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盛铭就笑言:“义乌货代现在正经历着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混战不已,每天有货代成立每天也有货代在死去。”他们的激烈竞争给货主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义乌物流业的硬伤

  盛铭表示,义乌在如此迅速的发展下,已经到了必须规范货代市场的时候。

  对于滨江路上的那些货代公司,盛铭坦言:“也许那三百家货代都是没有注册的,两个人加一部传真机,他们就开始揽货。”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手上就被迫压着四个柜子,一个金姓货代欠他70万元,现在外方来提货,金姓客户却失踪了。“我不能把货给外方,可是按规定我也不能卖。损失最后就是我和外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宣传服务  |  联系我们
  • 共建单位: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   
    浙江物流网 版权所有2003-2015 浙ICP备0502774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75
    物流服务热线:400-8866-156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