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性物流规划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2006/8/6 20:09:02     来源:     作者/编辑:
    区域规划的定位

  地区性物流规划的定位一般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根据(城市)土地规划做出相应的物流布局安排;其次是作为发展制造业和商贸业等支柱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只有少数地区有可能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建成物流枢纽城市。不建议采用物流费用占GDP比重来作横向比较,因为产业结构的差别和市场定位不同影响极大,多数情况下不可比,尤其不可作为决策的依据。决定上述定位的主要应是市场需求和预测,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的尤其要看中转的物流需求和预测。从多数完成的区域规划来看,这方面较多地依赖土地、区位、交通等资源。

  因此做好规划,一是要完善物流需求调查。需求是规划的基础,例如本地区经济的规模和结构;中转业务需求及机遇;企业内部物流的外包趋势等。作为物流枢纽(城市或园区)的建设规划,尤其要补充中转物流的内容和企业内部物流的数据。在调查的具体方法上要有一定的研究,根据需要和可能采集必要的抽样数据来说明发展中转物流和促进企业物流外包的障碍和潜在的效益。

  二是要有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物流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具体表现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横向就是建设平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效益;纵向就是形成专业解决方案,要具体到本地实际提出发展最有竞争力的若干专业物流:例如钢铁、汽车、集装箱等。

  三是对于枢纽城市的规划,还要研究全国甚至是国际物流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目的是研究本地在全国(国际)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地位,集散功能的评估与预测。

  政府的举措和职能定位

  从政府的自身定位来看,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偏重于抓项目,抓具体的工作,在自身定位上缺少新的思路。鉴于政府职责主要应该定位在城市规划、基础性建设、政策环境、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政府还有许多必须干好的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等。政府更多的是靠基础建设、监管来营造投资环境,而不是靠自己投资,主要是如何打造一个环境。政府职能的转变将越来越摆脱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对于物流的整合,政府主要是促进横向整合,即平台建设,供应链整合更多的应该交给企业,从五百强企业在我国的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运输干线的平台,水运平台、多式联运平台等建设方面,说明平台建设目前很有商机,很有发展空间。纵向整合方面,各地区要突出专业化物流,任何一个物流中心都不是面面俱到的,要突出服务重点,特别是可以形成集群的产业,如汽车、钢铁等的集散物流中心。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高速公路作为干线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扼制,如何发展铁路运输和水运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很多地区性规划中涉及不多,主要是不能跳出地区性局限来考虑国家的能源政策、运输政策的方向。而这些正是政府应考虑的,不是企业规划能够考虑的。

  物流平台信息化要特别重视

  从技术角度来看,发展现代物流就是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改造和发展物流,信息化在物流中的地位独特,政府应给予特殊关注。现在已经普遍意识到要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是因为信息平台不仅仅是现代物流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完成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信息平台是一个体系,不能片面地理解成为一个集中数据的机构、数据库、网站等。平台体系至少要包括物流的标准、协议、规则,政府的政务平台、监管平台,以及多种形式的商业服务平台等。信息平台的作用是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不是集中管理。信息的整合是关键任务,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来提供方便,而主要不是改变信息的管理渠道。整合总是相对的,有明确需求的。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整合方式,通常是在不改变原有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实现的,否则就超出了信息平台建设的职能。信息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帮助中小企业上信息化,政府能不能拿一点资金,通过调研论证,开发出一套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更重要的一点是促进信息的标准化一开始就落实,对于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很有意义。

  政府对于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推动性作用。一是搞好各相关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管信息化建设,如对运输车辆的污染、能耗,重要药品、食品的监管,通关、商检等。二是提供规范的开放服务,为商业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行业标准,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职能改革的方向是越来越偏向抓信息,所以政府应把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作为专题来研究。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