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违禁品被查究竟谁的错 快递公司不愿担责
2006/12/18 9:20:26 来源:劳动报 作者/编辑:1
案件回放:前不久,龚女士想要邮寄一瓶化妆品喷胶到云南。经人介绍,她找到了中诚快递公司。快递人员明确告知她,喷胶属于快递违禁品,但多交钱是可以送货的。没想到,龚女士多交了50元快递费后,却得到了“喷胶在机场被扣”的消息。而此时,快递公司却不愿意承担责任,干脆置之不理。
只要给钱违禁品也能送
记者了解到,龚女士事先并不知晓这瓶化妆品喷胶属于“违禁品”,是快递公司业务员告诉她,这是违禁品,必须在原来70元钱快递费的基础上再多交50元“违禁费”。“交了‘违禁费’是否就一定能送到云南?”快递公司的业务员表示没问题。于是龚女士支付了120元钱快递费。
没想到喷胶在机场例行检查时被扣留了,需要交纳数额不菲的罚金才能取回来。当初购买这瓶喷胶花了1千多元,本以为交了“违禁品快递费”后就万事大吉,没想到还多出一笔罚金。龚女士找到快递公司询问,对方一口答应替龚女士交纳罚金赎出喷胶。可半个月过去了,喷胶依旧在机场扣着。龚女士后来又多次找快递公司协商,可公司却表示,喷胶是被机场扣留的,责任并不在公司这边。“我当时已经说明了要快递的是化妆品喷胶,他们也告诉我这是违禁品,但只要多交50元钱还是可以快递的。如果当时明确告诉我违禁品不能快递的话,我肯定会想其他办法,现在也不会被机场扣留了。”面对公司的置之不理,龚女士很无奈。
业内似乎存在潜规则
记者随后以顾客的身份联系了中诚快递公司,询问是否可以快递违禁品。“这个要看运气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如果是快递到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城市,公司通过汽车运送,就没问题;但如果目的地是公司业务关系网尚没有铺开的地方,要靠飞机运送的话,就很难说了。“机场检查比较严格,如果恰逢节假日,检查就更加严格了,违禁品很难不被发现。”但这名业务员表示只要多加一点快递费,可以帮记者碰碰运气。记者随即表示,万一被查出来究竟谁负责?该业务员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到时候看情况。”记者又联系了几家快递公司,说法都大同小异。看来,在是否快递违禁品的问题上,已有行业“潜规则”了。
快递业不该唯利是图
徐汇区消保委认为,快递商应该明确知道其中的规定,什么是可以快递、什么是不能快递的物品。当消费者提出要求快递违禁品喷胶时,快递商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并拒绝快递该物品。而该公司非但没有拒绝,并且还以此多收消费者50元快递费的做法是错误的,要承担喷胶被机场扣留的主要责任。最后在区消保委的多次调解下,快递商终于同意赔偿消费者500元。
区消保委建议,快递行业应尽快制定出详细的行业规定,对违规的快递商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不能让快递行业沦为一个唯利是图的行业。
经营者不能“以义换利”
唐健盛(市消保委法律部副部长)
笔者很想问一下龚女士,如果喷胶逃过安检上了飞机,在偶然间引发了火灾造成机毁人亡,那她将承担什么责任?笔者极少说消费者的不是,因为笔者自己也是消费者。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消费者的规则意识淡薄。海南岛保护珊瑚,一些游客就偷买偷运;国际禁止象牙交易,一些人就以高价求购走私象牙;野生动物既受保护又带病毒,不少饕餮人士却对其情有独钟。
社会需要规则,消费同样离不开规则。消费者要遵守的规则就是不能见利忘义,这个“利”就是指价格低廉、方便快捷;而“义”则是指法律与道德。比如,见到便宜的“贼偷货”不能买,因为这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的;易燃易爆的“违禁品”不能托运,因为危害公共安全。
消费者不能见利忘义,经营者更不能“以义换利”。当消费者的一些要求触及了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禁区时,不少经营者非但没有拒绝,而是回之以“有风险”、“试一试”、“想想办法”等暧昧之词。他们所要求的,就是让消费者多付钱。在他们看来,我牺牲了“义”,你就要给我“利”,“禁止做的事”就意味着“风险”,同样也意味着高额利润。更有甚者,还高举着“违禁”之牌招揽顾客,诸如有的餐厅“专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的二手市场“专卖”来路不正的低价手机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不会保护“见利忘义”的消费者,更不会保护“以义换利”的经营者。他们所得到的往往是“利”“义”双失的结果。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