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服装集团ERP之路
2004/5/17 9:15:09     来源:chinabyte     作者/编辑:
服装产业已经由以前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过渡,从规模生产到个性营销,服装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

  广州服装集团是在原广州服装工业公司基础上,于1993成立的。十年苦心经营,它至今已发展成为设计、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于一体的企业,公司总资产近2亿元,囊括了白领时装、牛仔休闲、羽绒、家居内衣和制服等多个系列,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产品商标“蒙乐丝”是广州服装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作为一个创立十年之久的国有企业,如何在急流暗涌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又将如何延伸现在的辉煌,走向更高的发展?

  从OEM到自有品牌

  “苏州手艺巧,广州式样新”,这是明清时代的民间流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服装业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出口业务,以“世界名牌服装加工厂”自傲。

  广州是国内主要的服装产业基地,年服装产量、出口量、创汇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水平,已连续10多年占据全国服装产量、出口创汇的第一。但是,在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中国服装的一些主要进口国正逐步采取一些措施限制中国服装的出口。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环保认证及有害物质检验认证,部分认证或检验措施非常严格。

  “不仅是出口受阻,出口的毛利率已经从过去的10%除到了5%左右,有时候只有3%。毛利率下降,企业只能用规模取胜。”广州服装集团财务部部长刘建新说。

  规模取胜,何其之难?接单生产、贴牌加工的经营方式,市场应变能力低,稍有波动,互相压价竞争,亏损累累。广州服装集团最高峰时人员达到了4000人,人员成本高,市场风险大,胜算有几何。

  拔剑四顾,广州服装集团必须寻找新的利润之源。

    2000年,世纪之交。广州服装集团所处的上九路,是全广东最热闹的步行街。看着在自己厂里加工生产佐丹奴等国外品牌赚得钵满盆溢,集团没有自有的主打品牌,连办公楼下的门面也只能租给其它厂商。“自有品牌的毛利率达到25%~40%。”而近年来,广州虽有全国服装产业基地的美誉,但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服装名牌,广州服装品牌无一入序。

  集团董事长骆贵和女士暗暗着急。

  成本决定竞争力

  2000年,广州服装集团大改组,将原来近十家二级法人单位进行重组,按业务集中划为,负责自有品牌的蒙乐丝分公司、负责生产制造的华阳分公司和负责出口的广州服装进出口公司。集团思路很明确,“把各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聚集到总部更宽大的操作平台,对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进行统一计划、控制、协调,以高能生产为保障,以品牌经营为主导。”

  广州服装集团开始苦练内功,着手ISO9000质量认证、“重合同守信用”等认证。在财务部部长刘建新的眼里,新的市场竞争要“知己知彼”,“更要先知己”。“质量和信誉能让我们接到单,但每一个定单、竞标,或者一个批次,我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估算到成本、交货时间和利润。”

  服装成本计算复杂,包括面料,线、钮扣等各种辅料,以及制衣、绣花、洗水等流程,“财务数据不准确,影响每一批次的成本。”按当时的模式,每一个批次都要集团财务部派出3~4人算上四五天。“广州有28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等你算出来的时候,人家已经移情别恋了。”

  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集团办公室主任李育萍出外办事,听说市属企业只要符合条件进行信息化建设,市经贸委可以安排40%的技改资金。“集团在当时已经构建了局域网,有了这些信息化的基础,我们干嘛不往深层次发展呢?”

  到了下半年,集团申报的“推进蒙乐丝品牌创新项目”,包括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服装CAD系统获得市经委批准,外在环境和内在需求都已成熟,集团决定从财务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一个以集团副总经理黎志杰为组长,从各分公司财务部、办公室、电脑室、劳资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9人信息化实施小组。

  初尝甜头

  选型没有费多大周折。在招投标公开后,广州服装集团试用观摩了金蝶、用友和金算盘的三家产品,2002年元月,广州服装集团牵手广东用友公司。为何选择用友?“一是图长期稳定的合作;二是用友U8系统结构严谨,操作简便,适合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广州服装集团。” 

  经过3个月的实施后,计算机统计汇总出数报表与手工做的基本无误,广州服装集团以计算机系统代替了以往手工财务记账方式。10月,集团总部、下属生产分厂和蒙乐丝顺利通过了政府组织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项目验收。

  一次“实战演习”,让广州服装集团初尝信息化甜头。这年年底,华阳分厂在深圳市中小学生校服工程投标中,信息化带来的快速响应为竞标赢得主动,并成功中标。

  集团随之进行的信息化“盘点”,用数据再次佐证了信息化带来的收获。“库存是必然的,你不知道市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宣传服务  |  联系我们
  • 共建单位: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   
    浙江物流网 版权所有2003-2015 浙ICP备0502774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75
    物流服务热线:400-8866-156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