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急送:3至5年进入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
2011/6/28 16:29:36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进入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宅急送”)副总裁郑瑞祥,并不掩饰对国内快递市场的信心。经过两年动荡洗礼后,宅急送发展确实更加稳健,但也面临诸多的挑战。
  目前,在国内快递市场,4大外资快递竞食高端市场,顺丰速运在本土快递中一枝独秀,“四通一达”在网络快递市场优势明显,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投资物流的势头正劲。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对宅急送做强之路的影响都不容小觑。宅急送的信心来自哪里?
  有所为与不为
  “从今年集团公司的总体运营数据来看,宅急送的发展速度基本达到或者超过了行业的发展速度。”郑瑞祥将这归功于宅急送决策层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
  不过,宅急送在2008年前后也曾彷徨过,公司内部对未来走哪条路也曾有过分歧。最终,宅急送决策层将公司定位于“快递企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发展,宅急送已经从一个物流企业脱胎换骨成快递企业。目前,快递业务在宅急送的业务构成中占60%~70%,快货业务占到30%~40%。
  虽然宅急送已明确快递市场为主攻方向,但是淘宝网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宅急送只占到淘宝网2%的市场份额。对此,郑瑞祥解释说:“这与宅急送的市场策略有关。淘宝网的低端产品比较多,特别是C2C交易平台。低端产品决定了快递费用附加值不高。宅急送则是定位于高端产品的配送业务。”
  对快递企业来说,决胜市场的关键是配送速度。宅急送正是将速度作为产品的设计导向。今年2月,宅急送与南航进一步深化合作,合作范围扩大了20多个城市,正是出于服务提速的考虑。
  一般来说,航空货运业务有三种类型:晚航资源、早航资源和午航资源。三者的运费也有很大差异,早航资源和晚航资源价格是午航资源价格的两倍。宅急送更多选择的是服务价格较高的早航资源和晚航资源,也恰恰体现了其高端产品的定位。
  协同方能共赢
  在郑瑞祥看来,对快递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核心矛盾是,“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最后一公里”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效率和成本,核心是快递企业能否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快递企业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物流服务相融合的问题。
  为解决网购市场爆炸式增长引发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瓶颈,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凡客诚品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得物流者得天下”思路的指引下,为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控制能力,斥巨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体系和配送体系。这不可避免地挤压快递企业的市场空间。
  对此,郑瑞祥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平台需要建多大,电子商务企业的落地配能力,能否达到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一方面,电子商务直销企业的投资太大,有很大的风险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其“落地配”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物流网络的全境覆盖。因此,如何实现自身的仓储和配送体系有机融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专业化运作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恰恰是宅急送的优势所在。宅急送的核心优势就是打造高效的“最后一公里”落地配送体系,对接电子商务企业的以区域城市为中心的仓储平台,从而实现两者合理分工。“未来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应该是,电子商务企业控制仓储体系,而对接仓储体系的配送体系应该是由第三方的快递企业承担。”郑瑞祥分析说,“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电子商务企业‘有点无网’的短板,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一举两得。”
  插信息化 “翅膀”
  对于快递企业,代收货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南方某快递公司就因员工卷走代收货款而崩倒,这暴露出该市场的巨大风险。宅急送代收货款业务占总体业务比重的30%以上,最近3年每年都保持着翻番的增长速度。宅急送是如何做到很好的代收货款风险控制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宅急送的风险控制体系。”郑瑞祥说。一是,POS机推广使用。宅急送在核心区域每一个快递员每人一个POS机,减少了现金交易行为。二是,从风险监控角度,运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特别是新信息化系统上线以后,很好地实现了对末端收款的实时监控,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
  郑瑞祥所说的“新信息化系统”是去年与用友软件合作开发,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BOS系统。“新系统的上线使用推动宅急送在管理上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当然,风险控制只是这套新系统功能的一个亮点。郑瑞祥告诉记者,BOS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监控基层的管理系统,录单的及时率和准确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还为高层管理决策提供质量考核数据实时或者隔天查看,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宅急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巨资,就是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物流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对货物全程的监控,提高准点率,减少丢件、损毁货<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