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运绘就新蓝图
2004/11/25 8:43:09     来源:     作者/编辑: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浙江水运面临着发展的良机。加快浙江水运发展,是实现长三角交通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需要。浙江拥有海岸线6486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线长达333公里,居全国首位。宁波、舟山海域深水岸线资源在全国、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是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服务的最大优势资源,是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群的最佳区位,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交通部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支持浙江水运的发展,张春贤部长等多次到浙江调研,亲临宁波、舟山、温州等港口开发的现场指导工作,并对浙江水路交通建设给予了积极扶持。浙江省领导也高度重视水运工作,习近平书记、吕祖善省长多次到宁波、舟山等港口调研,对浙江港口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成立了港口规划建设委员会,吕祖善省长亲自担任主任。为进一步加快浙江水运业的发展,促进浙江省经济全面健康发展,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水运强省的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浙江交通“六大工程”重点之一。一年多来,水运强省工程的实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良好机遇面前,浙江抢抓时机,描绘浙江水运新跨越宏伟蓝图:实施水运强省战略,实现港口体系现代化,干线航道高等级化,到2020年,全省水路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港口建设方面,资源整合是浙江的主打牌。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大宁波、舟山港域深水泊位尤其是大型集装箱泊位的开发建设力度,将宁波、舟山港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重要的大宗物资水水中转基地和战略物资储存(储备)基地。同时加快温台港口和浙北港口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和完善温州港作为国家主枢纽港以及集装箱支线港的功能,充分发挥台州港、嘉兴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内河港口逐步形成以杭州港为中心,嘉兴内河、湖州、绍兴、宁波、兰溪、青田港为骨干,众多小港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内河港口群。
  在航道建设方面,集中力量抓好京杭运河等20条骨干航道的建设。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骨干航道建设,形成以三、四级航道为骨干,辅以其他航道为基础的干支直达、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化内河航道网。
  在运力发展方面,到2020年,运输船舶总规模达到2000万载重吨。
  浙江还提出了本届政府任期奋斗目标:到2007年,全省水运业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指标达到“333”,即新建3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高等级航道300公里,新增运力300万载重吨。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