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出口风险骤增
2005/4/21 9:09:49     来源:     作者/编辑:
在东新路上的一家服装加工厂内,做了10多年顺风顺水服装外贸的杨先生最近有点烦,在“配额时代”成衣出口做得红红火火,但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全面放开,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了。4月初,美国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等三类服装的特别限制措施程序。几乎同时,欧盟也发布了启动纺织品保护条款,阐明了可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采取保护条款的条件。而杨先生的服装产品刚好在调查范围之内,由于前景不明,他不敢再接来自欧美等地老客户的订单了。
   从杭州海关获悉,今年1季度,浙江省实现外贸总额2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外贸总额居广东、江苏、上海、北京之后列全国第五位。其中,出口156.6亿美元,增长41%,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进口68.5亿美元,增长8.8%,比全国平均增速低3.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88.1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但从一季度的数据分析,浙江省外贸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喜中有忧,主要是进出口不平衡贸易顺差过大以及对主要出口市场依赖程度升高等现象,蕴涵着新的风险。
   贸易顺差是双刃剑
   今年2月份,浙江省外贸在出口增长76.3%的同时,进口反而下降了7.2%。
   从进口商品看,除了浙江省短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普遍下降以外,机电产品下降也比较明显。1季度,纺织机械和零件进口1.7亿美元,下降46.6%;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部件进口1.2亿美元,下降32.9%;通断及电路保护装置进口0.7亿美元,下降8.7%;二极管、晶体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0.3亿美元,下降8%;此外电线电缆、静止式变流器、变压器等都有10百分点以上的下降幅度。
   资源性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明显下降,说明国内宏观调控作用显现,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但在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并不是越大越好,进口减少也意味着浙江省利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的水平在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浙江省外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市场依赖度升高风险增大
   欧盟、美国等地区是浙江省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2004年浙江省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额为312.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7%。2005年1季度,浙江省对欧盟、美国等地区出口89.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4%,占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由2004年的60.5%上升到61.8%,高新技术产品由64.9%上升到68.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由26.7%上升到33.7%,服装及衣着附件由58.8%上升到69%,鞋类由39.3%上升到46%。
   以鞋类为例,一季度浙江省鞋类出口5.3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对欧盟出口1.3亿美元,增长68.1%。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浙江省各类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地,浙江省出口产品对欧美和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趋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贸出口的风险。
   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欧盟和美国加强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的监控,一旦对这些市场出口增长过快,很容易招致贸易制裁。近日,美国启动了对中国三类出口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欧盟单方面制定了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标准,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堪忧,作为纺织品出口大省的浙江省,应该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