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出试卷考试通过率过高
2008/2/26 9:23:47 来源: 作者/编辑:1
“那些100%通过率的考试肯定不规范。”金海燕认为这是职业资格培训市场混乱的一个有力证据。
在记者所调查的培训机构中,没有出现“100%包通过”甚至“交了钱就可以拿证”的夸张情况。几乎所有培训人员在针对考试问题时都会说,要通过考试肯定要付出努力,好好看书。对于没有通过考试的情况,培训机构一般都会给予一次免费补考或培训的机会。
但是培训机构也透露,大多数考试的通过率在80%-90%以上,也有些培训机构的考试试题是自己老师出的。
一家组织动漫方面培训的公司说,他们在学员考试合格后发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证书上没有具体的职业名称。认真听课的话,通过考试也是不太难的,因为教材都是他们自己老师编的,试卷也是自己出的。
而一家速录师培训公司介绍说,他们也是自己出题,考试合格后发杭州市劳动部门的职业证书,全国通用。他们的通过率达到90%多。学员毕业后会推荐到法院、大企业等好单位工作,据说从他们那儿毕业的学员都不够推荐,月收入低一点的可以拿到三四千。听起来确实非常诱人。
康文芳五年前考导游时,培训和考试费她一共花了七八百块钱,考试通过率也并不像现在这样高,他们一组十几个人考现场解说这门课程时,才通过了两个人。虽然后来没从事这个职业,但康文芳觉得那张导游职业资格证含金量高。反倒是现在动辄就能轻易通过的各种考试,让她不知该不该相信。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说,学校里也有学生会去考些资格证书,像国家司法考试之类通过率不高,“那些100%通过率的考试肯定不规范。”金海燕认为这是职业资格培训市场混乱的一个有力证据。
市场需求,利益驱动培训市场乱得有“理”
“培训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因为有利可图,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希望从中获取利益。”
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起,职业性教育培训开始面向大多数受过基础教育的青少年、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员工。近年来,随着新职业的不断出现以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队伍。
比如在一些出口企业中,因为汇率及政策变化等原因,有时会出现履行完合同却发现无钱可赚的事情,因此掌握相应的外贸财务操作知识和进出口退税规则、了解相关外贸政策的外贸会计显得至关重要。去年,全国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组织推出了全国外贸会计考试,据浙江省考试报名点浙江光彩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介绍,目前接受报名咨询以来,网上报名已近千人。由此可见一斑。
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考个证为找工作增加砝码;有些是在职人群,需要考个证来得到充电或得以提升。据了解,2007年浙江省有60多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培训机构猛增,资格证书泛滥。
仅物流领域的培训机构,杭州市场上就至少有二三十家。全省的培训机构去年经过批准的有800多家。而据知情人透露,真实数字可能要远远超过。因为培训机构进入门槛低,有些培训机构自称是某些行业协会所委托,手续上简便了不少。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孙建胜认为,这对培训市场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竞争。“这样下去,只会搞乱培训市场。通过不正规培训机构出来的,在社会工作时,只会误导老百姓。”
培训机构在进行职业培训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非常重要。比如说一个物流师的培训,可以进行完全填鸭式的应试培训,也可以在名师授课的基础上,把学员拉到工作基地进行技能传授,两者的差异非常明显,后者学员在工作中的操作能力肯定强。而在成本付出上,前者大约只占后者的20%。
一个来自《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的数据是,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培训业的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而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净利润甚至已经接近1000亿元。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孙建胜说,“培训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因为有利可图,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希望从中获取利益。”
大学生考证从盲目走向理性
前两年学生考证非常疯狂,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迷上了考证,很多证考了根本没用。这对学生是个打击。浪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也错过学习些有用的东西。
今年26岁的张芹(化名)现在是杭州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大学毕业之后,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她先后考了3本职业资格证书,有报关员、单证员、会计上岗证,再加上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考的保险行业的两本证书,她手头现共有5本证书。
“考这些证书,当时主要是为工作考虑的,如报关员,当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考出证书后,希望能从事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