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当前中国纺织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2/25 14:59:53 来源: 作者/编辑:
近日,中纺圆桌第二届年会召开,论坛以“2007’中国纺织经济:分析与预测”为主题。纺织及各子行业协会的领导对于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做了总结性的阐述。本文特将其中要点作以概述,以帮助企业把握行业的整体形势。
纺织工业:增长的核心是产业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杜钰洲
要转变纺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产业创新。创新的两个重点,一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一是品牌的建设。为此,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引进和创新环境。引进带来了技术进步,但是没有多少效益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的工业普查表明,全国引进投入和再创新的比例是1:0.3。
第二,风格创新和集成创新。产业链创新会降低创新的成本,还要提倡综合技术相关学科的综合创新。我们提出“产、学、研、观、中”,观是以政府为导向,中是中介,中介要推动、推广、发现,在这五个方面集成。
第三,谁是主体。我们始终强调企业是主体,这和创新主要靠科技人员不矛盾,但是科技人员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是投入要素人力的主体,没有知识拿什么创新?全行业如果销售收入的1%用于开发研究,一年的资金应是240亿,2004年纺织工业这一比重是0.247%,服装行业是0.16%,化纤行业是0.47%。
第四,加大源头的创新。要发现、发明、科研,最后有产业的一个全过程。引进再创新是一个捷径,但是捷径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第五,允许失败,既然是创新就要经历挫折。
棉纺业:2007年产量增幅将回落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 徐文英
2006年,全国纱线产量约达1740万吨,增长率约在20%。“十五”期间纺纱量增长率平均在17%,2006年超过20%,可以看出,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长很快。2007年,由于棉花市场还会保持较大的缺口,进口依存度约在30%。2007年,纱线产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增幅会出现下降,主要理由有:
第一,产业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很大的联系,棉纺业连续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增幅超过17%-20%。2006年投资的增长率从年初的42%回落到11月份的16.9%,这与前两年的39%和2004年90%的投资增长率相比大大下降,必然会影响到2007年的纱线产量。
第二,6%滑准税的实行。今年实行滑准税后,进口棉价反而比国内棉价要高,这可能会影响到2007年的纺织出口。
第三,去年9月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下降2个百分点,绝大多数企业受到的影响在2007年会得到较多的体现。棉纺业影响一般贸易的比重在70%,可能要影响到17.9亿元的效益。
化纤业:已实现“恢复性的平稳增长”
——中国化纤行业协会理事长 郑植艺
2006年,我国化纤业的整体形势是“恢复性的稳定增长”,今后必将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上任何矛盾都要在市场价格中体现,价格的上涨或者指数的变化在2006年都是突破性的,上升3%-13%;化纤增速得到了合理的恢复,相对于前几年高速增长的20%、19%来看,增长13%是合理的回归;另外,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会控制在12亿元,更重要的是,行业运行的质量会大幅提高,销售额会突破1330亿元。
我国化纤业的发展结构中,三个趋势更加明显。第一,进一步向部分地区的市场集中,江、浙两省占总产能的比例超过2/3,达68%;第二,进一步向民营企业集中,这一比例达67%;第三,技术进步更加明显,2006年化纤产业进口128.3万吨,出口第一次达到105万吨,增长45%。
针织业:向内销市场延伸成为重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理事长 杨世滨
2006年,我国针织行业的发展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原来的针织强省依然强劲发展,产量增幅最高的是四川省,达60%,可见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的特征明显;第二,在出口结构上,从去年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一个很大的变化是,针织服装及附件的出口达291.1亿美元,增长44%,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7.6%,为连续十年来的最高增幅;第三,内销增幅大于外销,全社会商品的消费增长13.7%,针织市场达26.9%。
2007年,向内销市场延伸,是我们要做的一个工作。我们有两个不一定成熟的想法,第一是与上游的原料和机械设备厂商联手;第二是整个销售业态的转变,针织行业可以学习家电行业的销售格局,即“纺织连锁”。
服装业:企业发展应关注五个方面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 蒋衡杰
2007年,我国服装企业应该关注五个方面:
第一,研究市场、研究产品。
第二,注意市场消费终端的建设和创新,目前很多品牌在走连锁加盟的道路。
第三,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