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港口整合热潮
2007/4/18 9:48:40 来源: 作者/编辑:
从广西到山东,中国沿海港口正在掀起一股“整合热潮”,欲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近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挂牌成立,标志着广西沿海港口发展将走向一体化。全国各地港口整合的愿望逐步强烈,合作或联盟的行动不断进行,港口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快,港口间的整合“动作”之大令人瞩目: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青岛港与威海港合资成立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烟台港与龙口港合二为一、大连港与锦州港举行合作签字仪式。近年来,厦门港与漳州港、宁波港与舟山港、上海港与长江流域的港口等,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整合。太仓港、常熟港和张家港港实现三港合一建立了苏州港……
这些举措都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港口间的资源整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一切与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合拍。日前,记者又从交通部水运司获悉,为贯彻落实部领导关于“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畅通”的指示精神,交通部拟加强与中小港口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工作。有关人士指出,中小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港口市场经济的基础动力,然而,目前还存在企业数量多以及管理水平、企业规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困难和问题,需要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业内人士认为,各项迹象表明,中国港口区域整合速度正逐渐加快。
港口区域整合脚步渐密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认为,应该尽快实施跨行政区域的港口资源整合。部门地区可以采取以省政府为实施主体,根据水域的自然条件,突破行政区划,组建省级港口管理机构,对港口资源实施整合,统一规划建设。业内人士指出,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就是要使港口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码头、泊位的重复建设。从近来的几次港口整合行动看,大体都遵循此原则。
港口资源是浙江省最大的优势资源,推进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变港口资源优势为浙江经济发展优势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程进展迅速,初步实现了规划、建设、品牌、管理“四个统一”。
在山东,青岛港与威海港合资成立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威海港集装箱码头,迈出山东港口整合第一步。有关人士分析,合作后,威海港可利用青岛港的航线、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而青岛港也可以利用威海港现有资源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此后不久,烟台市政府决定将烟台港与龙口港合二为一。
在辽宁,去年9月,大连港与锦州港举行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围绕锦州港西部海域的开发与建设,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双方的合作将在矿石和油品运输及集装箱业务方面进行。而在此之前,营口港与盘锦港也进行了合作。双方约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并利用好营口港的货源、深水泊位、拖轮、过驳船舶等资源优势,实现两港间的优势互补。
广西通过整合港口资源,打造现代化的大型组合港,并将整合沿海地方铁路和高速公路资源,实现路港互动,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从而提高沿海港口整体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一五”期末,广西将建成面向东盟的亿吨级现代化大型组合港,更好地发挥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国际大通道的作用,服务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服务泛北部湾区域各方,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港口整合优势日益显现
港口整合不但提升了港口自身的形象和地位,而且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崭露的整合优势,使得宁波-舟山港“磁场”引力大为增强,吸引了众多资金纷至沓来。继和记黄埔、招商国际等大型港口项目后,鼠浪湖、凉潭岛、泥螺山、马岙等一批优良岸线迎来了投资者,大批现代化临港工业纷纷入驻。港口营造的货物流、人才流串起了资金流、产业流、信息流,带动着水陆运输、修造船、制造、加工、贸易、仓储、配送、金融、保险等产业的发展。大型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石化、钢铁、造纸、修造船和能源等12大产业基地。宁波市14个百亿以上的特大项目,其中有10个就分布在临港工业带。
有着3000公里海岸线的山东半岛港口密布,为实现优势互补,山东省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加速全省沿海港口间的合并重组,变竞争为合作,使港口整体优势明显提升。
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和威海港集装箱公司实行合资经营,昔日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变成了干线港和喂给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