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科技集团ERP应用案例
2004/7/26 9:39:31 来源: 作者/编辑:
6月决策
7月选型
8月签约开始实施
三家分公司上线
……
这样的ERP实施过程看似不可思议,却是实际的经历
凌华的故事告诉我们:
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采用了正确的方法
ERP成功上线其实很简单
总部决策
2002年,初夏,日光灼热。
凌华科技集团总部,凌华董事会正在召开。
当时凌华集团已经进入中国3年零5个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均设立了分公司,员工数目已经由当初创业时的十几人发展成为200多人,未来集团还将在其它城市设立分公司,员工数目也将增加到1000人。公司的迅速成长对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入已是势在必行。董事会很快做出决议--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尽快引入一套ERP系统。
其时正值2002年6月。
事出有因
董事会集体决议实施ERP,凌华实施ERP的想法由来已久。
早在决定引入ERP之前,凌华已有一套中小企业商贸管理系统,但该系统主要功能为进销存,在生产管理上有很大缺陷,系统结构也不适应企业现在的规模。由于是小厂商提供的产品,服务也是一个问题,诸如死机等现象频繁出现却得不到解决,影响工作效率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该系统已经无法升级,无法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从1999年成立至今,凌华员工已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京、沪、深三家分公司,200余人,在管理上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绝不仅限于人事管理这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生产上凌华面临更大的压力。作为典型的电子企业,凌华完全采用依订单生产模式,客户需求呈现"小规模、多样化"方式--凌华主要产品为工业计算机,产品完全根据客户需求订制,根据CPU、存储等硬件的不同,可以衍生出上百种产品。虽然每次接单只有几台,十多台已经属于大单,但总的来说,每月订单量很大,用户要求时间急,这一切都对凌华的物料配备、生产周期控制等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是ERP系统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凌华目前正处于上升期,企业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员工将增至1000人,分公司数目也将进一步增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引入的ERP系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需求一旦明朗,选型也将随着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现任凌华科技集团总管理处处长的李焱焱受集团委任,开始负责集团ERP的全部选型实施工作。
冷静选型
2002年7月,暑期已至,凌华科技ERP选型正式展开。
置身国内IT圈多年,耳濡目染,李焱焱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国内实施ERP失败案例很多,ERP投资巨大,作为企业实施ERP的第一步,选型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ERP实施的成败,必须选择一家有实力的ERP公司。
基于企业现状,凌华将选型的关键标准定为两条:首先要具备强大的生产管理功能,能够适应凌华的生产模式;其次,服务能力也非常关键。另外,价格也要比较合理。这几条看似简单,其实却颇难满足,毕竟国内的许多ERP产品均脱胎于财务软件,生产管理上实为其弱项。在选型之初,众多国际、国内的ERP厂商来到凌华参与评估,但在这几个条件面前,ERP厂商们纷纷败下阵来。有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ERP厂商当场表示:在生产物料方面我们的产品确实有所欠缺,如果你要更好的,我们还有一套软件,不过费用就更贵了。
几经周折,最终综合产品、服务、价位等多方面因素,凌华最终选择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我们选择ERP产品,最关心的是是否适合我们的企业。目前的ERP产品,在库存管理方面各厂商差距不大,但在最为关键的物料管理、生产管理方面,易飞非常成熟,比其它厂商的产品全面,而且产品功能灵活。像查询系统非常好用,从整体功能来看非常适合凌华这类电子行业的需求。其次是公司规模,神州数码实力很强大,产品线非常完备,标准化的服务让我们觉得非常放心。再次,产品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易飞ERP软件从目前看,通过不断增加的各项功能模块,从而展开深层次应用,将能够保证企业5年以内的基本需求,这对一个发展型的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李焱焱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稳步实施
2002年8月20日,凌华与神州数码正式签署协议,凌华ERP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双方先期签约模块包括管理维护系统、存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自动分录管理系统、会计总帐管理系统、料表管理、工单/委外管理系统、批次需求计划等十个部分,其后又陆续添加了一些模块,最终可实现北京、上海、深圳40人同时上线。
在ERP实施中,神州数码先期对凌华流程进行了调研,规划了实施模块和实施步骤。随后展开培训工作。上海、深圳相关人员聚集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流程<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