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让嘉兴沿河产业带飞舞起来
2006/3/14 11:33:03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编辑:
2月的浙江嘉兴,阳光明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记者来到杭申线嘉兴段,只见沿河两岸到处都是厂房,木制品、水泥构件等产品,整齐地堆放在码头边,等待装船。
嘉兴市港航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嘉兴经济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历史阶段。发展嘉兴航区"三纵、二横、三连、二延伸、八接口"高等级沿河产业带,发挥水运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投资省、占地少、综合效益多优势,是嘉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客观需要,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内在要求。
水运优势独特
嘉兴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河道密布,航道纵横,有定级航道224条。主要有京杭运河、杭申线、六平申线、乍嘉苏线、长湖申线五大干线航道,航道密度为5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航道总里程1936.14公里,占浙江省航道总里程的18.6%,已基本形成了以300吨级至500吨级为骨干,以50吨级到100吨级航道为支线的内河航道网,并且可与铁路、公路、海港直接相互转运。
嘉兴乃至整个长三角现基本已趋向于"货运走水路、客运走公路"的运输格局。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借助水运优势、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成功之路。一星公司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依托嘉兴航区主干线六平申线航道而建。运价低,是一星对水运依赖的根源。一星公司算了一笔细帐:原材料从美国、阿根迁、巴西进口,通过上海港和南通港进入海盐。走水路、上海至海盐,每吨运费13元,与公路运输相比较,每吨节约运费37元。南通至海盐,水路运费每吨23元,每吨节约运费77元。按照目前50万吨的年运量,除部分由客户支付外,还有60%即30万吨原料的运费需由公司支付。水陆两种运输方式相比较,一年运费差额达1700万元,的确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大费用。
类似一星公司的企业在嘉兴航区比比皆是。嘉善凝新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也是依托嘉兴航区主干线航道杭申线而建,该公司老总沈永年深有感慨地说:"对于我们200多人民营小厂来说,每年利润也不高,如果没有水路运输为我厂节省成本,哪里还谈得上扩大生产,扩大经营呢?"
沿河工业带前景辉煌
所谓沿河企业是指在航道边或离航道800米之内,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主要原辅料,未成品及产品以内河水运和海河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占总运输成本的50%以上,运输里程占总运输里程的95%以上,以低成本物流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
据统计,2003年嘉兴市已有沿河企业579家,产值达12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7家,占全市规模上企业数的13.8%,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嘉兴市沿河产业以建材、船舶修造、能源、粮油加工、造纸、化纤、木业等行业为主,目前,沿河产业特色初现端倪,发展迅速。
嘉兴航区规划沿河工业带是依托已有、将建的港口群为集聚点,以国家级航道为发展主轴,布置工业,形成以嘉兴城区为中心,以内河港口为集聚点,以"三纵、二横、三连、二延伸、八接口"的四级干线航道网为发展主轴,"因"字型空间格局的沿河工业带。构筑集沿河工业、出口加工业、物流集疏为核心支撑体,内河分工明确,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物流链。
目前,嘉兴已形成杭申线沿河工业带、杭平申线沿河工业带、乍嘉苏线工业带。到2007年,嘉兴航区沿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占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
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犹如一条条彩带,星罗棋布的嘉兴沿河企业点缀其间,形成多姿多彩的沿河产业带。嘉兴水运,让沿河产业带飞舞起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