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领跑现代物流
2004/6/30 9:08:32     来源:     作者/编辑:
    “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如今正朝着北方区域物流中心迈进。”这是在日前召开的“现代物流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青岛市副市长胡绍军向众多中外来宾介绍的。
   最近几年间,青岛市政府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切入点,依托前湾深水大港,加快建设和完善陆海空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开放型口岸城市的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发展重心西移、港口布局调整等机遇,优化企业物流,发展物流企业。不声不响之间,青岛市已悄然成为北方乃至整个沿海地区区域物流的“领跑者”之一。
   制造业的强劲需求
   “建设成为山东半岛、环黄渤海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这是青岛市提出的五至七年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源于山东半岛制造业的强烈需求。目前,青岛物流业呈现三大特色:
   一是企业物流率先垂范。海尔、青啤物流试点取得成功后,青岛市及时进行推广,使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给企业的组织、管理、经营、市场、效益等带来的巨变。2003年,青岛市命名了10个各具特色的“物流样板企业”,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物流园区蓬勃兴起。青岛市紧紧围绕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引进大的物流项目,拉长物流服务链。重点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发展铁路集装箱中心项目,打造高附加值空港国际物流产业区,同时加速推进相关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逐步实现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目前,各种功能不同的物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为港口配套的前湾国际物流园区;有专为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配套的物流项目;有为出口加工区配套的物流项目;有与保税区功能相对接的香港招商局国际物流项目。这些集仓储、加工、分拨、配送、保税于一身,在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集中了国内外一批现代物流的大企业,如世界500强的马士基、伊藤忠以及香港招商局集团、中储、中远、中外运等,他们的服务网络通达全球,商品一旦进入这些网络,都能享受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物流服务。
   三是物流发展环境大大改善。2003年,前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24万标箱,跨入了世界前15强的行列。青岛机场扩建工程今年3月份建成使用,客货通过能力大大提高。2003年,同三线青岛段、前湾疏港高速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500公里。国家“十五”重点工程胶新铁路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青岛往东北、南方城市的货物运输速度。胶黄铁路复线建设与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同步实施,计划2005年10月完成。此外,青岛通信网络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整体实力也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竞争中的选择
   进入2004年,沿海港口城市纷纷发展现代物流业,北起大连、天津,南到宁波、厦门,纷纷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上拉开了架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岛市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支持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发展和改善物流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
   引进。加大定向招商力度,鼓励国外著名大物流企业在青岛西海岸建设物流基地,设立大型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并通过这些跨国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影响和带动西海岸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特别是组织企业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物流招商,鼓励国外大跨国物流公司并购、控股、嫁接改造西海岸港航、仓储物流企业。
   培育。鼓励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将其物流运作专业化、社会化,并支持裕龙、交运、中远、中厨等一批已具有第三方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培育出若干个规模大、资金雄厚、有良好物流服务信誉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西海岸现代物流企业的骨干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
   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仓库、堆场和运输设备,加快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的整合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增添集装箱车、冷藏箱车及其它专业车投入物流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仓储中心、单一运输方式的运输中心,提升为分拨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整合,实现仓储、运输企业和货代、物流企业资源的互动共享,形成集仓储、整理、出货、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终端物流系统,构筑一批区域性的配送中心。
   剥离。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青啤模式”,引导企业采取全过程转包、分段转包、合资、合作等形式,把企业物流系统专业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