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欲圆浙南“黄金航道”梦
2004/8/4 8:28:0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
   浙江省第二大河——瓯江的水运,正成为一些独具慧眼的开发商争相投资的热点。近日,丽水市汽运集团捷足先登,与青田县政府签订了青田港头港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意向书。丽水市汽运集团计划首期投入2600万元进行青田港口建设,以后将分期把港头港区建设成为集货运、堆存、仓储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货运码头。

    中上游航运的新契机

    瓯江航运历来以温州港为中心,青田港作为内河港口虽曾发挥过一定作用,但瓯江中上游水运多年来仍处于落后状态。

    近年来,瓯江航运量不断上升,其内河运输年货运量已经突破800万吨,沿海码头温溪港的货物吞吐量也已超过20万吨,水运潜在的需求空间相当之大。据了解,仅青田县砂石料公司一年水运的量就在500万吨左右,水运使每吨砂石料降低20元的运输成本,一年就可以增加效益1亿元。

    此外,青田温溪工业园区和丽水市工业开发区的众多企业,也同样在做着水运文章,运输需求在不断放大。青田特种钢冶炼厂,每年就有40万吨物资要通过水运发往上海;纳爱斯集团是中国最大洗涤用品工业生产基地,厂址靠近瓯江,尽管该公司的大量货物目前仍是主要通过公铁路运往外地,但每年还是有5万吨左右的货物走水路。

    显然,吸引众多企业投资瓯江水运还有更深层次的动因。有专家指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位于金温铁路中段的丽水市,其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丽水市国内生产总值18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13.2%,全社会货运量就达到了6000多万吨。

    从陆地“下水”的丽水市汽运集团,就是看好瓯江水运美好的将来。他们计划采用一次性规划,分期投资的方法,将青田港头港区建设成为江海联运、连接沿海的现代化港口。一期工程投资2600万元,建成两个规模为500吨级的货运码头,年吞吐量可达35万吨。

    “黄金通道”的多重效应

    有关人士指出,开辟瓯江水运,旨在发挥瓯江水系在浙南地区独特的水运优势,有计划地建设中型内河港口,形成中小泊位配套、水陆运输协调、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水陆并重运输格局,使瓯江内河航运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瓯江流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改变浙南山区落后的面貌。

    这样一来,瓯江水运的多重“黄金效应”就逐渐体现出来了: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瓯江水系全长384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8217平方公里,流域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丽水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全市有林地1632万亩,树林覆盖率65.7%,林木蓄积量4274万立方米。市内水果、农副产品丰富,仅柑橘年产量就达20余万吨,宜用水运实现供求双方的门对门运输。

    ——瓯江水运的复兴,不仅能推进沿江城市化建设,还能有效地带动流域旅游产业。瓯江山清水秀,旅游潜力极大,江上游艇、漂流等也将随着瓯江水运的发展而兴旺起来。

    ——外向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强力“助推器”。开发瓯江中上游水运同样可有力地推动沿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会增加水上运输需求,促进水运业的繁荣。

    ——水利与交通协调发展,水电与水运兼顾应用。瓯江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随着水电站梯级开发,可使水库及回水变动区水位抬高,流速降低,从而改善航运条件。而水运为企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带动企业用电需求,从而发挥电力资源效益。因此,水电与水运兼顾,无疑对发展当地经济极为有利。

    ——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将得到带动。规范采砂活动对于航运有改善通航水深、增加水运需求的作用。瓯江丽水段盛产建筑用砂,储量十分可观。据估算,瓯江丽水段建筑用砂总储量在50亿吨左右。现因航运条件落后,无法大量开采,随着瓯江航道的改善,瓯江建筑用砂的开采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口建设与城市化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青田县已确立了“一城一港、一港三区”的发展思路,把水运开发与该县的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把青田港建设一分为三,设立温溪、高岗、鹤城三个港区,努力把青田港打造成丽水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水运交通枢纽,成为浙南一个重要的水上物流集散中心。

    人们期待着瓯江真正成为浙南山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黄金通道”。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