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业堵住黑金采购漏斗
2003/9/25 8:46:26     来源:     作者/编辑:

1998年,地处东北边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黑龙江鸡西矿务局拖欠职工工资达30个月之久。  
  
  2003年一季度,鸡西矿业集团实现了十年来的第一次盈亏平衡。  
  
  这些,都是信息化发挥了堵住集团漏洞的力量。  
  
  1998年,地处东北边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黑龙江鸡西矿务局因拖欠职工工资达30个月之久,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漏洞百出。其中漏洞最大、问题最多、管理最乱就数原矿务局供应处,整个供应处就像一个大的“漏斗”,每年采购的3亿元物资只能保证全矿30%的供应量,甚至还在1998年创下了吨煤材料费47元历史新高。  
  
  事隔五年,一条意外的消息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2003年一季度,鸡西矿业集团实现了十年来的第一次盈亏平衡。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年问题最多、漏洞最大、管理最复杂、混乱的集团供应处竟成了这次扭亏的大“功臣”。  
  
    黑金的采购漏斗  
  
    焦煤是煤矿资源中含煤量最高的一种,素有“黑金”之称。鸡西矿业集团也因每年近千万吨的焦煤开采量,而成为我国几大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在鸡西矿业集团每年的焦煤开采过程中,需要消耗数亿元的物资。而担负鸡西矿业集团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正是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处。每年3个多亿物资的采购权,使其很自然地成为众多供应商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了各种权力和利益的焦点。不幸的是,在1998年前的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处,恰恰由于物流管理的混乱成了鸡西矿业集团一个填不满的漏斗。  
  
  据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公司现任经理田连成回忆:当时鸡西地区有近千家各种背景的物资供应公司、商店、经销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将一批批有用无用、质次价高的物资塞入局、矿两级库房。高达 2.8亿元的库存物资合用率竟然只有 30%。这还不算,在采购过程中,探头抹账、探头付账、吃回扣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改变这种状况,鸡西矿业集团在极其复杂、混乱的环境下,对供应处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田连成出任供应处代处长,对供应处进行全面整顿。  
  
  有着十几年供销经验的田连成受命于危难,一方面感到责任重大,另一方面又深感到任务艰巨,国有煤矿企业几十年遗留的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不适应。企业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在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等方面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各种信息数据传递迟缓。这些正是企业亏损和效益流失的根本原因。  
  
  要想凭一人之力堵住这漏洞显然是不可能的。  
  
    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公司经理田连成深知,只有信息化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信息化探头  
  
    新的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目标:规范采购秩序,堵塞管理漏洞,控制采购价格, 掌握采购主动权,提高企业效益,主动与市场接轨。  
  
  目标有了,但如何才能实现呢?  
  
  田连成认为,首先必须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但是,在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处人人都有一张关系网,人人又都有一些特权。转变体制势必会触动到各方面的利益。这样做不仅阻力会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内部关系复杂、人情风盛行,完全靠人来解决几乎是不可行的。  
  
  在此期间,田连成通过电视、报刊了解到信息化的相关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他所寻找的东西。田连成很快向局领导汇报了在供应处率先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的设想,并得到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信息化对于大多数人还处于纸上谈兵的1998年,鸡西矿业集团供应处就抢先踏上了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征程。  
  
  但1998年的鸡西矿业集团面临极度的资金困难。此间,田连成与哈尔滨用友公司进行了多次接触,共同商讨在供应处实施网络信息化的可能性,终因时机尚不成熟而不得不暂时搁置了。但在田连成的心里,却由此种下了信息化的“种子”。  
  
    ERP入主供应公司  

    斗转星移,时间到了2002年,随着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形势的好转,公司通过强化经营管理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而此时的供应处也改<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