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世界商会领袖圆桌会议在厦门召开
2011/9/8 16:37:08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1
毫无疑问,供应链是近几年物流服务业的热点话题。作为这个“链”中的重要一“环”,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创新,成为第十届世界商会领袖圆桌会议的主题。
  昨日,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名商界领袖齐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下海西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商会如何促进港口区域和国际物流合作等主题展开高峰对话。
  过去的几年,也许是中国各大港口最不愿回顾的时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诸多港口的“十一五计划”纷纷落空。同时,中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弊端也在危机中暴露无遗。什么才是港口物流业持续发展、抵御危机的法宝?“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创新”这一议题的背景就基于此。
  港口是供应链重要一环
  港口突出的区位优势,不仅可提供物流服务,也可提供用户所需的市场和决策信息,乃至于形成一个临港工业基地,强化港城一体。
  “传统的观念不能解决企业的发展需求,供应链随之兴起。在这种整合式的物流解决方案中,港口必须寻求转变,寻求创新。”台湾港口协会理事长王俊友说。
  目前,欧洲是国际公认的供应链发展成熟区域。欧洲物流协会副会长阿尔玛兹·安东尼在圆桌会议上带来诸多先进企业的供应链案例,这些案例集中指向一个目标:尽可能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和产生更多的绩效——这正是中国企业在平稳发展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
  供应链的强大与否,已变成企业生存的重要砝码。“一家企业的生产,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加工,一直到销售到顾客手中,以往企业是大包大揽。但这条路随着各种成本的提高、各种渠道的制约,已经行不通了。”参加圆桌会议的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说,“供应链服务企业通过自己的优势网络,获得最低廉的原料成本以及最顺畅的销售渠道,而企业则专心于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最常见的供应链案例。”
  “在整个链条之中,港口不过是其中一环,却是重要一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说。
  厦门可在多方面有所作为
  厦门应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服务的完整程度、进一步完善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销售的社会分工、进一步打开信息渠道。
  海西国际航运中心,是厦门“十二五”的发展重点。那么,厦门的港口物流业应着力于哪些方面?钱永昌说,厦门作为先行先试的特区,应当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所贡献,“厦门可以再促进物流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他所说的三个方面,即指厦门应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服务的完整程度、进一步完善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销售的社会分工、进一步打开信息渠道。
  王俊友表示,台湾正在发展自由贸易港区,大陆也在发展类似的保税港区,强化一站式服务,强化临港产业的带动作用。“建议两岸物流企业共建海峡物流网,”王俊友说,“这个海峡物流网,可以在通关政策方面先行先试,也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发内陆的货柜集散站,建设无水港,在服务客户的同时壮大自身。”
  合作需要沟通平台。厦门市贸促会、厦门国际商会会长林树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促进港口物流的区域及国际合作方面,商会将积极发挥作用。比如,他们将推动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本地物流业的全球化程度。
  观点
  欧洲物流协会副会长阿尔玛兹·安东尼:
  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能否做到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关注。而目前,港口物流业在这方面面临着很多质疑。
  随着各个国家、地区出台环境政策,港口物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低碳障碍,这一问题,是物流业今后不可躲避的问题,但现实是,74%的物流经理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作为物流企业的领导者,应积极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适时调整发展策略。
  台湾港口协会理事长王俊友:
  物流要跟紧企业脚步
  港口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变化。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低廉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开始将企业从中国搬迁到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甚至是非洲一些国家。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两岸港口物流业应如何跟上企业的脚步,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十届世界商会领袖圆桌会议的与会者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本文来源:厦门日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