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正在艰难求变
2005/7/16 9:16:16     来源:     作者/编辑:

  浙江现在面临的困境,实际是目前或中国在不远的将来要面对的现实,浙江如果能顺利过关,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四个超万亿的省份,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然而到了2004年,浙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让人非常担忧的苗头,浙江经济快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困境凸现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后移,增长速度也在全国靠后,与全国工业走势形成了强烈反差。2004年 12月工业增长14.2%,比5月回落了12.5个百分点,全年的增长率仅排在各省市区第21位。2005年一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增幅继续出现较大回落。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同比增长7.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排在各省市区的第16位。

    正是由于工业下滑,导致浙江经济发展放缓,2004年浙江GDP的发展速度为14.3%,比江苏低,把东部发展最快的头衔让了出去。同时,人均收入增幅也慢于江苏,2005年一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虽然浙江的人均收入仍是全国最高,但浙江增长为17%,比江苏落后1.5百分点。

    在浙江经济迅速下滑的背后,是从2003年开始的被人们称之为“成长的烦恼”的生产要素荒。浙江已是中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全国电力缺口一半在浙江;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可用耕地最多只能再支撑10年;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

    浙江工业发展下滑,除了煤电油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严重制约以及浙江工业经济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缺陷等因素所致外,也与浙江地产业的飚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尤其是与房地产无关产业的发展有关。

    与浙江工业在全国快速下滑相比,浙江的地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态势和规模,近几年却在全国遥遥领先。2004年,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的房价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名,其中温州与杭州的房价进入了前五名。在房价涨幅方面,杭州、温州、与宁波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也进入前十名,尤其是杭州、与温州曾一度进入前三名,涨幅约在13%左右。

    浙江飚升的地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浙江的经济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而与房地产相关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和能源等重化产业在浙江不占优势,这样导致地产业飚升却很难拉动浙江的工业快速增长。相反还会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制约工业的发展,这样,在浙江形成了工业和地产彼消此长的格局。

    从投资角度来说,由于浙江近几年房地产业持续飚升,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利润巨大,吸引了浙江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同时,房地产飚升,反过来又会拉动地价飞涨,导致浙江商务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昂贵的土地已成为在浙江地区企业投资的一大弊病。在浙江尤其是在温台地区听到民企抱怨最多的是土地太少、太贵。

    然而,除了工业发展迅速下滑外,对浙江更大的考验又将来临,今年上半年,中央接连出台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将对浙江飚升的房地产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此对浙江地方财税收入也带来极大的考验。浙江房地产的飚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但房地产的飚升却推动了当地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在浙江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纳税比重已占到全省地方税收的35%左右。正是这几年飚升的地产业直接推动了浙江的财税收入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这使得浙江地方财税收入过分依赖地产业,如果2005年针对房地产的调控一旦奏效,飚升的地产业停滞将对浙江的财税收入构成空前的压力。

    内忧犹在,外患接踵而来。在对外贸易上,浙江已成为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第一重灾区。诸如反倾销、贸易壁垒、暴力威胁、烧鞋和扣鞋事件,使得浙江民企难以招架,最近的欧美特保措施更让全国第一纺织大省的一些纺织企业恐慌不已。

    两大推手

    一方面是发展速度下滑,一方面却是发展代价越来越大。不久前浙江统计部门一份《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报告显示,2003年浙江省每生产1亿元GDP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

    一方面是增长的“弓张弦满”,一方面是单位增量的代价陡增,暴露出的是增长方式的不当,即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省委书记习近平甚至提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这样的要求。为此,浙江艰难求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这样的要求。为此,浙江艰难求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