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福:做配角的艺术
2004/3/17 9:30:22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编辑:
如果将一个整车的制造体系比作一棵有着众多枝节的参天大树,那么德尔福则是树干上少数几个主“枝干”。德尔福掌握着汽车工业的无数技术秘密,但即便如此,德尔福似乎永远不打算走向汽车工业舞台的中心。
2003年7月,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脚下,30多辆新车在酷热下时而频繁加速、减速,时而左右转弯、制动变档,驾驶员在飞扬的尘土中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但这并不是越野爱好者在玩耍,而是中国15家整车制造厂正在进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联合标定试验。
所谓汽车标定试验,是指在不同气候环境下对发动机进行不断调试,找到其最佳工作状态下的参数的一项技术测试。一般在新车型上市之前要进行3次,分别在冬季最冷的黑河、夏季最热的吐鲁番和海拔最高的拉萨。而这次堪称是中国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标定试验,参与的工程师共有100多名。让人诧异的是,其中有40名竟然都来自一家不大为人所知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德尔福(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可能听说过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宝马、福特这些光辉耀眼的汽车品牌,对德尔福就没有任何概念了。但在汽车工业界,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德尔福。德尔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与德尔福都有业务往来。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二三级汽车零部件公司来说,更是只有通过德尔福这样的一级零部件厂商,才有可能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一个整车的制造体系比作一棵有着众多枝节的参天大树,那么德尔福则是树干上少数几个主“枝干”。德尔福掌握着汽车工业的无数技术秘密,但即便如此,德尔福似乎永远不打算走向汽车工业舞台的中心。心甘情愿地当好一名“配角”,这可能是德尔福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厂的独特生意经。
从通用“弃儿”到行业领袖
德尔福的前身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集团(GM ACG),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这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总共拥有19.2万多名员工,2002年以274亿美元的营业额在全球500大企业中排在第142位。
某种程度上说,德尔福的历史就是通用汽车的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取垂直整合的结构策略,从螺丝钉到发动机的所有部件都自己来做,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日本汽车业的冲击,通用汽车决定放弃垂直结构,并逐步将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零部件部门分离出来。
1988年通用汽车成立ACG是零部件部门分离的第一步。1991年通用汽车的常务副总裁巴腾伯格(J. T. BattenbergⅢ)开始分管零部件部门。如何让ACG独立发展并成为与整车一样赚钱的公司,是巴腾伯格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巴腾伯格制订的策略是:除了为通用汽车提供零部件,ACG对外也要发展,同样地,通用汽车也可以从ACG以外采购零部件。这样贯彻下来,ACG部门的非通用汽车业务逐渐占到总销售额的10%~15%。1995 年, ACG 更名为德尔福汽车系统,以一种更灵活的姿态立足于市场。
在不断发展非通用汽车客户的同时,巴腾伯格对ACG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包含300多种产品的冗长生产线,巴腾伯格把不赢利的部门或者产品线果断地进行了“关停并转”(fix、close、sell),以便争取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改革以后,德尔福只留下170多种在全球都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做减法的同时,德尔福也在做加法,以便在最需要的地方增强自己的力量。1997年底,德尔福将通用汽车集团原休斯电子旗下的德科电子收入囊中,加强了其电子集成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做到系统整合。
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作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董事长是巴腾伯格。虽然上市时,德尔福还有80%的营业额是由通用汽车带来的,但今天这个比例已经降到6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上,德尔福已经剪断了自己与通用汽车的“脐带”。
如果说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是整车行业的一部横向兼并重组史,那么,配件行业全球最大的德尔福从通用汽车中分拆出来,则开创了汽车行业纵向分工的先河。此后,目前排名第二的伟世通(Visteon)从福特汽车中分拆出来,也说明通用汽车当初的决定是前瞻性的抉择。
在许多传统行业中,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相对整机成品企业来说注定要成为配角,汽车行业更是如此。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要涵盖化工、能源、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种类繁多、门类复杂,一般涉及几百家供应<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