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行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7/2/13 10:47:52     来源:     作者/编辑:
警惕企业出现的黄色信号灯

  我们从小就知道马路上红绿灯的含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很多汽车驾驶员也知道黄灯闪的时候必须高度警惕,因为那意味着你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刹车、踩油门或是打转向。红灯是令行禁止,绿灯是畅通无阻,只有黄色信号灯让你迟疑或者麻木,也正是这个黄色信号灯“酿成”了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70%以上的交通事故。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过黄灯呢?有谁关心和质疑过黄色信号灯的存在和设置的意义呢? 

  中国企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虚弱到强壮,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再到竞技全球舞台,我们总结了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展到了今天。而这期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企业知道,市场知道,每一个人都知道。成功、喜悦、伟大、光荣、萎缩、亏损、出事、下课、刑拘、失败、破产……这些刻骨铭心感受和铁的现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在遇到十字路口时,在面对一个个红灯或绿灯时,有的抓住机遇成功了,有的在危机中沉没、消逝了,更多的则是在黄色信号灯前徘徊,在煎熬、迷茫和困惑着。很多中国企业习惯了红灯的威严,当然也有勇闯红灯的“先烈”;很多中国企业更适应了政策绿灯的一路呵护,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走向了成功和强大;也有不少企业在绿灯时停车抛锚、“交通肇事”或者败下阵来。但很多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足够重视过黄色信号灯,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感觉到黄灯的存在和威胁,以为那只是个过渡,是个摆设而已。

  而实际上,在企业陷于困境或者发展乏力的时候,在战略迷失、执行迷茫、竞争力丧失的阵痛期,当众多中国公司的高管与中层频繁发生人事震荡或出走的时候,企业面临的已经就是黄色信号灯了,这时如果不去主动踩刹车,不去主动战略转型以适应市场生存环境的变化,或者该踩刹车的时候你踩了油门、该踩油门的时候你却老想刹车,或者该拐弯的时候你直行、该直行的时候你强行变道转弯,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几年笼罩、压抑在很多中国企业心头的乌云不是战略,因为很多企业从来就没有想过短期或长期的战略,有的只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策略甚至是“巫术”。表面看来无战略也是一种战略,无战略是因为没有执行战略的结果,没有呈现战略所描绘的结果罢了。所以我们在谈企业战略时,必须有执行做保障,没有执行,再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都不能还原为社会消费和产生价值;没有执行,企业再美好的战略都是空中楼阁;执行不到位,我们更看不到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持续性。

  实际上,我们天天在谈谈战略,年年在制定战略规划,更多的却忽视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中之重——核心竞争力。我经常在一些论坛上或会议中或采访一些企业的老总看到、听到大家谈战略,大谈特谈核心竞争力。但从心底讲,我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别人不具备的,或者别人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是贯穿于组织中的DNA。说“硬”了,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是技术,是产品,是服务,是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说“软”了,是核心价值观,是使命,是愿景等文化核心。倘若连自己的组织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为什么这么走都不知道,你谈核心竞争力就是天方夜谭,离开了核心竞争力的打拼与提升,战略只能是零。

  当有些中国企业的董事长、总裁们不知道怎么用对人、把握不住企业大船的航向、不知道如何监督执行这最基本的“三件事”时,当我们因为某个产品某个行业已经泛滥、竞争过度没有利润支撑下去被迫多元化被迫拆东补西的时候,当全球化的市场游戏规则不再仅仅是“熟人经济”的时候,当企业的战略找不到增长方式或者迷失方向没有执行力的时候,当行业遭遇寒冬企业找不到棉衣、缺少火的温暖、没有食物和水维持生命的时候,我们是否抬头看一看这个黄色的信号灯?是否停下来仔细看看是红灯还是绿灯?“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满是国家的残骸(马克·塞拉西尼《未来战争》)。”在时间下的商业社会,我们也可以说:在市场发展与竞争的道路上,满是企业的残骸。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战略、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中国众多的企业甚至忘记了安全、健康、控制风险的重要前提,一心只顾往前冲,但“最终打倒他们的,很多并不是战场上的子弹,而是他们自己的弱点。”

  活着,健康理性地活着,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真的就是很难吗?

  战略和执行力孰轻孰重

  在中国企业中,影响企业战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领导层的不稳定。不同的人上台就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和战略,结果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始终是变化的。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领导层频繁更换,每一任领导上台都有自己新的战略,后任领导很可能就把前任领导的战略否定了,最终导致执行层无所适从,而且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原本就缺乏积累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