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迫使中外运迅速上马物流信息工程?
2008/12/16 14:57:36 来源: 作者/编辑: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外运),是一个以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为主,集海上运输、航空运输、航空快递、铁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汽车运输、仓储、船务经营和管理、船舶租赁、船务代理、综合物流为一体的,总资产265.68亿人民币的国际化大型综合物流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管理的196家中央企业之一和国务院批准的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截至2002年底中国外运在国内设有42家子公司,1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1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经营实体1000余家。在境外设有8个代表处,23家海外企业,并与境外400多家运输企业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网络。中国外运具有完备的储运设施和服务能力,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中国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中国第三大船公司,占中国大陆国际空运和快递业务市场份额第一位。
以上是中国官方对中外运得评价,我想作为物流界的人士应该多多少少的对中外运都知道一些吧,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们的信息系统工程糟糕的一塌糊涂(有些夸大其词啊),你们信吗?
中外运是一家大型国有物流企业,近年来更是成功转型,完成了从海上、空中到陆地的转变,应该说是一位比较成功的三栖演员了,正如媒体所说成功的实施了跨海登陆活动,并且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优秀企业更是黄袍加身。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国家级的运动员其实是个残疾人,甚至可以说是重度残疾,也许每个人都不会相信,但是这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外运历经50余年的发展,应该说是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骄傲,这是不争的实施,而且他要比其他几家"中"字号、"华"字号的物流相关企业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中外运从当初成立之初就是中国货代领域的排头兵,所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出口基本垄断,内资企业的仓储量甚至比中国的仓储巨头中储都要大,而且自己拥有海运船只,可以说中外运是中国物流企业功能最为全面的物流企业了,因此他成功转行物流行业是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外运落后了,不是横向比较,而是对于自身的纵向比较。
具笔者所了解,外运成立50多年来,在国内构建了庞大的业务网络,并逐渐延伸到国外;500万平方米的仓储设施,37条铁路专线和配有GPS的大型车队为确保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长期以来主要经营的国际货运与货运代理业务,为引入现代物流概念、创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管理及业务作业经验,储备了各个层次的人才。进入中外运的人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而且自己并不缺少资金,然而是什么让中外运落后的呢,我想是观念,观念是第一位的,但是观念这个东西有时候说起来比较虚,那么除了观念还有什么导致中外运落后于市场呢,那就是物流信息系统。
我想知道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定义的人都知道信息在物流中的作用和功能(此处对于定义不予列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翻书)。信息是一个物流公司的支柱啊,尤其是对于一个目标为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来说,信息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离开了信息系统可以说就是让自己慢性死亡。那么中外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中外运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吧,大家就知道我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此仅简单列出中远、中海的情况进行对比)
中远集团的信息系统是国内非常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光是自己所有的系统都进行统一,对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并且自己专门成立了中远信息化公司,同时承接外部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宣传和操作,在中远的安泰达(中远与科隆、小天鹅合资成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全面使用自己研发设计的物流软件,得到业界的好评,但是由于中远软件公司的独特身份,所以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远的大型竞争企业并不敢启用这套系统,这是个难点,但是这个问题并不代表中远信息技术的落后。
中海集团的成立时间并不是特长,但是在中海的具有远见卓识的老板李克麟总裁的带领下,中海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绩,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即非常重视物流软件的作用,中海在多年前就和招商迪辰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由招商迪辰全面打造中海的信息系统,投入已经达到上亿的资金,每年都进行大型维护,随时跟踪市场信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给中海带来了大量的业务,因为很多企业正是看重了中海信息系统的先进性。
在来看看中外运呢,外运集团在当初成立之初也是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外运集团的历史悠久性,其信息系统早已跟不上历史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外运系统的独特组织架构,省市子公司独立进行业务操作,每一个法人实体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