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浙江省实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一周年
2004/4/22 15:23:18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推动“八八战略”的全面实施,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点工作责任分解。今年2月20日,本报刊发了《2004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4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查的通知》。为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和本报联合开辟“落实重点工作、推进‘八八战略’”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效及社会反响,并曝光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事例。今天起刊出我省实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一年来的回顾。
   “发展的新阶段到了!”
    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标踌躇满志。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国标迅速完成了“‘长三角’布局”:在黄浦江东岸取得了300米岸线的使用权;在京杭运河余杭段构建港口物流基地,同时参与乍浦港三期建设;在江苏常州港建设两个3000吨码头和生产基地。粗粗一算,总投资至少40亿元。
    他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动作也更快。”张国标12年前从富阳进沪创业,通过这一系列的“长三角”资源整合,使其麾下的企业从原来单纯的建材贸易公司迅速转型为集建材制造、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
    “风起云涌”、“声势浩大”、“成绩斐然”——这是省政府驻沪办主任李晓晋在回顾我省接轨上海一年时脱口而出的词汇。他说,在无数看得见的物流、人流等澎湃涌动的同时,更有一个看不见的热流在涌动,那就是观念的突进与理念的升华。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接轨上海,最重要的还是理念接轨,特别是要学习、吸收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
    近与远
    2003年夏天,杭州人与上海人之间的感情随着气温的升高,开始热络起来。8月份,杭州市委、市政府在上海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一条新闻特别让上海市民兴奋:到杭州旅游的上海人可以在餐饮、住宿等方面享受优惠。
    在这一年里,全省各市、县一个接一个地到上海举办经贸推介和宣传活动。除了浙江省与上海市领导互来互往外,各部门、各地与上海有关区(县)、部门的互访与交流也异乎寻常地多了起来。
    在这一年里,浙江人与上海人、江苏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亲近。在上海歌剧院,杭州人、宁波人与上海人共同欣赏世界顶尖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离上海300公里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每到节假日随处可闻“阿拉”、“阿拉”的上海话;沪杭、沪温、沪甬、杭宁的城际列车上,行李越来越少,旅客看上去就像上下班一样随意……
    “长三角人”——这个全新的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话语中。人与人之间的心更近了、情更深了。更重要的是,扑面而来的还有新的观念与理念,我们的眼光更远了,我们的目标更大了。
    “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迅速崛起。”一位地方官员说,借助上海这一国际性平台承接项目、推销产品,还只是接轨的初级形态。上海的开放性与市场经济观念,以及在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功运行体制和运作方式,最值得我们借鉴。今年2月18日,长兴县政府、《财富》(中文版)、上海贸促会在沪上联合举办“‘长三角’暨环太湖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吸引了数十家跨国公司驻沪机构和知名企业参加。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著名经济学家邱晓华大为感慨地说,这是放眼世界、面向大上海的胸怀和战略目光。
    为了更好地借鉴上海的先进理念,台州、湖州等地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赴上海挂职锻炼。一些挂职干部开始把从上海带来的先进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浦东区发展计划局挂职的陈兴忠被调到台州市社会事业发展总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这个公司在负责兴建台州市体育场时,借鉴上海公共设施建设的经验,把体育场的包厢和贵宾席公开向社会拍卖,很快筹集到了大量资金。
    丽水龙上集团前几年赴沪投资创办了上海龙上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上海十大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集团董事长姚国华说:“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跌打滚爬,眼光放得更远了,办法自然也更多了。”为了更好地推进我省农业与上海接轨,继省农业厅在该市场设立浙江农产品上海营销服务中心后,姚国华最近又大胆地提出设想:深入上海各社区发展浙江农副产品连锁超市,让浙江优质农副产品抱团入沪,共打品牌,连锁发展。
    竞与合
    嘉善县姚庄镇毗邻上海市枫泾镇的300多亩土地,纳入了邻近的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姚庄镇<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