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只存在了133天,随着美国5月13日对中国三类服装产品的重新设定配额限制而中止了。 一连串的政策利空让这个“红五月”显得阴云密布:
美国两度设限,欧盟展开特保调查,国内一度宣布大幅度上调纺织品出口税率。众多纺织品企业一下子被抛到了风口浪尖,对市场前景表现出了空前的恐慌。
虽然5月30日上午,中国政府宣布从6月1日起取消对81项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但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政策变化带来的震动显然不会随着这个局部利好消息的到来而消解。
2004年,浙江的纺织品出口达到196.55亿元,占到全国纺织品出口的20.18%,首次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喜悦未过,面对美国和欧美高高举起的“特保大棒”,这个拥有5488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其中私企占到2700多家的纺织大省到底该如何应对?
市场
你不买,我还不卖
5月25日,首个美欧纺织品买家团在浙江结束了3天的匆匆行程,和近100家浙江企业谈了两个白天的生意,留下的是120万美元的订单和768万美元的意向。
而展会自始自终弥漫着观望气氛: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会增加采购成本,提高服装价格,消费者当然不满意。”采购团成员之一、美国原料制造公司代表托马斯·詹姆斯博士说。
“我想考察中国丝绸织品和棉织品市场,但是目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影响了我对中国纺织品的观察判断。
这次只是大致看一下,明年再来下订单。”来自美国费城的约瑟夫·格雷科说。
宁波维特精华浙东针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逸明说,公司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的出口利润,净盈利率从去年的9%下降到3%。
而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商务部部长朱素君忧心忡忡地说,目前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呼声较高,难免今后还有一些纺织品被列入“特保”范围。公司的棉制裤子几乎已经停止对美出口。
浙江达成凯悦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经理包江表示,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外贸纺织企业接订单需要谨慎,必须保留适当的利润。一件衣服出口到美国原本只赚6角钱,但是加税以后每件还要赔4角钱,出货越多就会赔得越多。
业界
新一轮的洗牌开始
浙江省外经贸厅外贸处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的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预计今年将有三至四成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影响,依靠量的扩张来取胜的企业或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纺织业重镇绍兴已经传来不妙的消息。中国农业银行绍兴华舍支行行长徐城坚说,今年几乎不敢向纺织企业发放贷款,纺织行业在银行的贷款比重从过去的60%下降到40%,而绍兴县农业合作银行华舍支行信贷处主任王伟强也说,今年发放的1亿元贷款中,纺织企业只占30%,而此前这一数据一直在50%以上。
绍兴市城东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高档面料为主的知名企业,2003年企业决定转型涉足化纤领域,计划到2005年企业的化纤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但由于行情下滑,新上马的化纤企业一投产就遭遇亏损,面临转让的命运。
而另一家辉煌了30多年的纺织业老牌民企雄狮集团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下。银行表示,过度膨胀造成的结构失衡,导致了企业低价竞争,低价竞争又导致了低工资,从而出现了民工荒。绍兴全市纺织业工人缺口高达6万人以上,许多企业都不能完全开工。
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搞技术革新。目前,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拥有率已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萧山、绍兴等地拥有无梭织机比例高达83%和72%。2004年,全省进口纺织设备价值达10.43亿美元。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进,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机器,又不惜成本地让生产设备闲置,就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投入运行。一位老板曾经解释说:“我现在机器在那里空转,好比是拿‘奔驰车’拉黄沙水泥。但是一到2005年,我就可以拿‘奔驰车’去拉‘真金白银’,别人可能还在到处找车。”
面对眼下的市场场景,企业很有可能既拉不到“真金白银”,也养不起“奔驰车”。
预警
似乎没有起到作用
在200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