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企有效应对贸易壁垒 跨国官司赢得八成胜率
2006/4/4 10:45:1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编辑:
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浙江省温州市,出口额从加入世贸组织时的2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去年的60亿美元。但在同时,也先后有眼镜、打火机、鞋类、水产品、低压电器等20多种产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案件共计32起。在应诉的18起案件中,已结案14起,胜诉11起,胜率为79%。

  近80%的胜率,是温州企业在教训中思考、在实践中摸索,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争取来的。而且,他们还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尽可能地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

  变“消极等待”为未雨绸缪

  早在2003年6月,温州市就开通了进出口公平贸易网,指导企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产业安全。同时,温州在预警信息交流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全力加强与国外进口商协会的合作,携手应对贸易壁垒。如温州打火机企业在应对欧盟贸易壁垒案中,积极与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进行沟通与配合,了解最新信息,选择最佳应对方案,把工作做在前面。二是利用温州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优势,及早了解商业信息,“西班牙烧鞋事件”就是华侨在第一时间告知的。三是建立产品预警信息资料库和海外市场准入信息数据库,供出口企业参考;一些知名的温州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营销窗口,及时为企业发回最新的预警信息。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突破贸易壁垒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温州市较早在外经贸部门设立专门的进出口公平贸易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从事应诉指导工作。

  近几年来,温州市先后召集了眼镜、鞋类、圆珠笔、拉链、打火机等5个全国性的反倾销应诉协调会,研究应对方案。针对不少企业“怕麻烦、怕花钱”的思想顾虑以及实际困难,有意识地加强对专业律师的培养,既可降低企业的应诉成本,又使得律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温州市现有行业协会110多个,在近几年连续发生的贸易壁垒事件中,这些协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化解作用。如在2002年应对欧盟打火机CR法案时,温州市烟具协会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随同政府部门出访,在欧盟辗转18天,进行了10多次多边会谈和交涉,促使欧盟原本定于2004年6月19日起强制执行的CR法案搁置。

  企业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如在美国337调查案件中,面对来自美国电子电线行业龙头企业LEVITON公司的控告,乐清万盛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