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EMS控股部分民营快递或为快递走出“战乱”之道
2011/3/11 13:50:18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自打写作《快递爆仓冲击波》一稿以来,我的电话便成投诉热线:
“我在网上订购的自行车,居然让我自己到两路中转站去取!”“我买的雪地靴有问题不能退换!”“快递居然把我寄的东西掉包!”……
我成了垃圾桶,装满了朋友与同事的愤怒。
为什么快递行业会问题多多?联系各大快递公司,不约而同地婉拒了采访。翻阅相关报道,也鲜有快递公司正面接受采访。
于是以顾客身份、或是伪装加盟商,到中转站、各区承包点去谈业务、谈合作———这是在我的记者生涯中不多用的采访方式。在实地探访之后,我了解到作为邮政快递(EMS)的补充,民营快递明显地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壁垒和限制。
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冒充要应聘快递员致电一位分点承包商的时候,他甚至教我怎么宰顾客。在他的意识里,快递业尚不是靠质量、品牌取胜,而是捞到一笔算一笔。
在民营快递缺乏扩张成本、只能将各区业务承包给私人以小作坊式运营的情况下,快递从业人员自然良萎不齐。
此外,在技术力量方面,除官方的EMS有自动分拣装备,其余的民营快递均采用人工分拣———几位中转站的分拣员弯腰站在传输带旁边,眼疾手快地把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包裹拣出来。相比之下,网络上流传的UPS等一些国外大公司的自动化快件分拣视频,则让国人惊叹。
话题又得追溯到运营资金以及模式上来。在国内的民营快递中,只有资金雄厚的顺丰有着自己的货机、GPS。各级网点的交通车,都必须按照指定路线以最短、最省时的线路经过各个点部。这与其他公司的广大快递员成天疲于奔命地忙碌着取送件,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当然,顺丰的收费也是民营快递里边最高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需要“次晨即达”、以及安全的送达需求下,会首选顺丰。然而当其他民营快递需要和淘宝、民航等利润分成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大的空间再对软硬件提档升级。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近年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德国邮政。几年前,曾经亏损很厉害的德国邮政,通过收购号称“连吻都可以快递”的快递公司DHL,又经过邮政变革,从最初的严重亏损到现在规模大、赚钱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公司。
而美国的邮政业与它自身的经济发展相比也是相当落后的,但在近两年通过跟美国国内最大的商业文件快递公司FedEx合作密切,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现代化的操作中心、机场、路由规划……这些是仅靠民营快递的实力所不能完成的。
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在国营的EMS不能满足国民需要的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购进民营快递的部分股权,为民营快递提供强大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支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加快扩充网点、提升业务操作能力。也许这样,国内快递业才能尽快走出“乱战江湖”的泥潭。(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