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对未来物流发展的十大猜想
2014/3/7 17:25:04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下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3年的各项工作,对2014年工作做了总体部署,阐述了2014年主要任务。
    从“报告”中,我们也可见国家对流通经济的重视,从中可以预见物流行业在2014年可以借力的利好政策和新的物流商机。本次“报告”直接或者间接关联到物流业的相关内容很多,本报选取“2014年重点工作”中的部分内容解读,以飨读者。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中央经济社会工作总基调。“报告”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这些政策导向,将给国内物流市场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猜想之一:税制改革物流减负
    “报告”视点: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
    记者速读: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在上海正式启动,并逐步在全国推广。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是“营改增”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两年多来,大多数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却不降反升。尤其是交通运输服务税率设置,从营业税体制下的3%上升到增值税体制下的11%,再加上抵扣不足,导致物流业尤其是从事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税负增加较多。加之,由抵扣税金返还给企业,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一步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使微利经营的物流企业“雪上加霜”。
    “营改增”落地以来,物流企业确实面临诸多考验,不过,从长远来看,“营改增”能“倒逼”物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一方面,物流企业进项税难以抵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控不完善,很多环节没有明确的合同和管理方式,导致进项税难以抵扣。这就要求企业升级内部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等购置成本可以纳入抵扣范围,从而鼓励企业在设施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加速更新,有利于促进行业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
    猜想之二:投融资改革 铁路引资
    “报告”视点: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记者速读:让非国有资本进入能源、铁路等领域已经呼吁多年,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垄断行业也的确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但是一些行业和领域,对社会资本存在“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资本进入上述领域之后,收益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报告”指出,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无疑是双赢之举。一方面,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有资本的同时,给予社会资本同等的市场竞争地位,以保障其收益,激活民间创业热情,弥补政府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还有利于激活市场竞争,提高垄断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依靠市场力量逐步打破垄断企业“一企独大”的局面。此外,深化金融体制改,将逐步改变长期以来金融机构的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问题,使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服务向新兴行业,尤其是向物流业等服务产业倾斜,对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想之三:外贸物流 国际通道
    “报告”视点: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记者速读:自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拖累了外贸物流企业。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推出,不仅可以使“中国制造”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而且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以及一批内陆国际贸易通道项目的规划建设,货主企业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货物的点对点运输服务,而是全程的供应链服务。这要求物流企业改变单一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报告”指出,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正逐步从沿海走向内陆地区,正在加快内陆沿边地区开发;在自贸区和外贸通道的布局上,愈发重视东西平衡,统筹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这对加快现有国际物流通道的升级,促进内陆沿边地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猜想之四:扩大内需流通改革
    “报告”视点: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记者速读: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然而,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国内商贸物流发展落后于外贸物流。作为发展国内商贸物流的重要载体的城市配送,由于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车辆装备标准化程度不高、配送服务不规范、车辆通行管控措施不适应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要围绕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需要突出市场决定作用,加快改革,减少审批,解决现代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难题,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需要迎合电子商务等新兴的商业运营模式,改革现有流通和物流运作模式;推动城市配送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完善国内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猜想之五:区域经济 物流一体化
    “报告”视点: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记者速读: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还需要加速区域交通一体化和物流一体化的建设。随着我国高铁、公路、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区域交通枢纽需要发展现代物流枢纽功能。物流脉管的疏通,将利于区域经济良好互动发展。而在构建区域交通和物流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交通和物流规划的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交通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
    猜想之六:农业物流 “供销”试点
“报告”视点: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记者速读: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不仅是因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因为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和农产品物流的服务支持。然而,由于农村交通物流基础相对薄弱,以及地广人稀,造成物流成本偏高,发展相对滞后。不过,潜力巨大的农村和农产品物流市场,物流企业大有可为。关键在于如何切入。事实上,在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中,对如何发展农村和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诸多思路和办法。“报告”中提到的“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发展带来利好。
     猜想之七:城镇化 社区物流
    “报告”视点: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记者速读:推进城镇化,受益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还有物流行业。按照“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超过60%的目标,在经济中速增长的情况下,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有可能达到301.4万亿元的水平,物流业增加值有可能达到5.95万亿元的规模,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如此巨大的社会物流总量,为物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城镇化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支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城市定居,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物流和社区物流,必然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报告”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这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城乡物流。
    猜想之八:创新发展 优化升级
    “报告”视点: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记者速读:对于正在加快转型发展的物流产业来说,以物流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在推动物流创新发展、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将推动物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物流产业的集中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想之九:职业教育 物流人才
    “报告”视点: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记者速读:随着近几年来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一方面物流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培养方式与企业需求脱节,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人才匮乏的局面。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报告”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切中了物流企业“用工荒”的要害,为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物流人才的培育不能单靠国家教育,还应发挥社会教育和企业人员培育的优势。
    猜想之十:食品安全 全程冷链
    “报告”视点: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记者速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一部分食品安全事件是发生在食品(原材料)的流通环节。强化食品(原材料)监管刻不容缓。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食品(原材料)配送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制造(生产)企业、供应商来承担。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对从事食品(原材料)物流的企业,对服务能力、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专业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猜想之十一:节能减排 绿色物流
    “报告”视点: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记者速读:交通运输业及物流业是导致大气污染不断加剧的重要领域。有数据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近30%来自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一方面需要交通物流行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物流装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优化物流作业流程,发展精益物流。这不仅可以治理环境污染,还能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