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带 蓝带下的绿带 六西格玛的中远特色
2004/4/6 10:33: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编辑:
   中远想学GE。
   GE有两点让中远仰慕不已:一是成功的多元化战略;另一个是卓越的精细化管理。
    中远跟GE一样产业分布繁杂:除了主业物流,还涉足贸易、地产、金融等,旗下有20多个子公司。它和GE一样都是多元化,但在管理方面,中远和GE差距不止百步和五十步。
    而国家在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提升,打造“中国的GE”是主管部门的希望。当时,在大洋彼岸的六西格玛仿佛杰克韦尔奇手中的魔术棒,点到哪里,哪里就焕发出神奇。
    2000年,中远给国务院打报告,声称要学GE,计划中重墨提及要推行六西格玛。当时,国家经贸委也在推动六西格玛在国家重点企业的实施,组织多场由顾问公司主讲的讲座,最后,中远选择了中青咨询,来推动六西格玛项目。中青咨询的合作伙伴是SBTI(美国六西格玛技术资源机构),SBTI的创始人金克拉博士曾经为摩托罗拉和GE进行六西格玛培训和撰写教材。
    中远实施六西格玛的思路却和GE有别,后者基于项目的全员参与,而前者是自上而下日常工作六西格玛化。
    日常工作六西格玛化
    这种自上而下,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由高层领导来推动,而是指中远先在宏观层面上把六西格玛的框架搭建好,把黑带培养出来,将项目变成黑带们考虑的问题,然后将六西格玛变成日常工作。
    换言之,中远把所有决策流程按照六西格玛的方法做好,要求日常工作全部要用六西格玛去解决问题,包括开会、考虑问题等都要用这种方式。同时培训一批黑带,在各自的部门日常管理中实施不同的项目。通过“移植”来实现“一次投入、多次回报”。
    这种模式犹如在中远决策和项目实施管理层面先点了一把火,然后把火种将各个部门点燃,以形成燎原之势。
    中远企划部质量管理处处长马欣迎女士告诉记者,这种规划是由一位出身于GE的顾问提出的。实施之初,中远的人问,GE有哪些经验和不足?顾问回答,早期的六西格玛实施都是“为项目而项目”,有时不能跟战略相匹配。顾问建议中远不应该按单个项目来运行。如果强迫大家去做项目,对日常工作不利。顾问提出日常工作六西格玛化,这种理念得到了中远总裁魏家福的认可并全员推行。
    中远推行六西格玛独特之处还在于在传统黑带、绿带基础上,自创了“蓝带”的角色,通常绿带的培训周期是两周,而蓝带则经过一周培训就可以。表现出色的蓝带可以升为绿带,通常100名蓝带中有20名可能成为绿带。中远的计划是在未来几年内培养10名黑带大师,100名黑带和上千名蓝带。
    马欣迎的观点是,蓝带一下子成黑带,损失率太高、成功率太低。所以中远是一步步进行淘汰。通过培训、做项目,对蓝带进行筛选。如沟通能力不强的,就可能落选。通常技术方面由顾问进行评估,能力方面由业务主管来评估。
    马欣迎认为,从“下面”做六西格玛的一般是工业企业,主要是做流程,制造业或者服务业流程。这个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很微观。而作为大型的集团总公司,中远要抓的包括重组、并购、投资决策、审查、经济活动分析、市场预测和预算制度等层面的事情,要将六西格玛的方法和思维用到决策中去。中远的推行策略就是先从集团层面抓住这些难度比较大的项目,然后让经过培训的蓝带各自抓自己团队的问题。在各自分子公司里面时机比较成熟的时候,蓝带会立项。比如生产线管理,集团不用管,二、三级公司自己可以运作。
    中远已经在集团层面做了两个项目:2002年内部交易集团利益整体最大化和经济活动分析。前者着眼于梳理流程,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后者着力形成很好的经营、管理分析体系。比如石油储备,如果预测油价什么时候可能会升,什么时候会出现拐点,就要进行储备方面的决策等。
    目前,中远正在做“单证质量控制”项目,这个项目主要针对物流业务。中远在物流方面和货主之间的联系主要靠单证,单证质量的好坏将关系到客户的整个作业流程和供应链,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
    相对上两个项目而言,这个项目则要“微观”一点。整个单证项目分三期,先是单证中心运营的质量提高,接着是改造系统使用的状况,最后是将单证质量用IT的方法固化。即项目完成落实到IT技术。
    在单证差错率的项目方面,X(六西格玛里面的输入)很多,影响因素很多。如以往,很多单证都在星期五输入,工作人员焦头烂额,而工作疲劳度直接影响到差错率。中远后来通过做项目调整了工作时间安排,将人员错开,避免员工闲时无事,忙时特别紧张的情况。
    此外,通过六西格玛的方法分析,连续输入一个单子差错率比较小,中间打断出错率就大,后来中远要求必须输完全部单证之后才可以做别的事<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