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结合长春实际,长春市编制完成了《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由长春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执行,以此作为指导长春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行动纲领。《纲要》对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如何分步实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铁北老工业区改造和营城沉陷区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划,还就振兴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长春市有9大振兴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长春市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汽车、食品、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等重点行业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逐步建立起基础比较雄厚、国有经济占主体、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体系。2002年年末,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78.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84.4%。
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50亿元,占全省的51.3%,占东北三省的9.9%。
2、国有企业改革日趋深化。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达到42.7%。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长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汽车和轨道客车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6、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7、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快速发展的基础。长春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基地。
8、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长春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吉林大学、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具有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两大优势。
9、科技和教育优势突出。长春拥有独立科研机构10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19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两院院士26名,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人口比重居全国前列。
6大问题困扰长春振兴
长春老工业基地虽经多年改革和发展,但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2、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8%,处于70、80年代水平的占65%,还有17%属于50、60年代的水平。
3、下岗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功能薄弱。2002年年末,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19.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16.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2.5万人。养老、失业保险当期收支不平衡,存在缺口。
4、经济外向度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弱。2002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2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弱,境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人员和境外办企业的数量很少。
5、农村经济实力较弱,“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低。
6、思想观念转变较慢,发展环境仍不宽松。人们思想观念中小农意识、计划经济痕迹仍然较重,市场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宽,创业意识淡薄。
2010年基本完成振兴任务
第一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第二产业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三产业在结构优化中规模不断扩大,内在结构更加合理。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长春振兴将分3步走
第一阶段:2003年到2005年,调整改造初见成效。长春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汽车、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壮大,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物流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