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2日上午,包括傅庚辰、吴雁泽、李谷一、才旦卓玛、谷建芬、赵季平等在内的中国乐坛国宝级专家一行12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珠江钢琴厂。
一进展厅,面对着几十台不同型号的珠江钢琴,音乐家们的演奏热情被激发了,他们几乎每看一台就要来一段即兴表演。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在“摸”了5台钢琴后,激动地说:“音质太棒了!百闻不如一‘试’啊。”确实,琴声悠扬清悦,又有谁能抵抗如天籁般的音乐诱惑呢?不过在音乐家们抚琴而奏,不忍释手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外形精美、音质极佳的钢琴和信息化会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每架珠江钢琴的每一个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已经清晰的烙上了信息化的印痕。
科技领先战略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综合乐器制造集团,珠江钢琴很早就提出了“雄踞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总体战略目标,而为了保证这个战略得以实现,珠江钢琴集团的三件战略法宝就是科技领先、品牌带动以及国际化经营,这其中科技领先排在第一位。要做到科技领先除了精心攻克钢琴(乐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抢占全国乃至全球钢琴制造技术的制高点以外,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乐器制造业,通过企业信息化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生产力水平也是其实现科技领先战略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失败开始
珠江钢琴集团的信息化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企业通过计算机进行一些日常工作的处理。但真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则是从1993年开始,珠江钢琴集团电脑中心主任叶强介绍说当时珠江钢琴集团正处于高速的发展之中,企业的规模急剧增长,在管理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企业想到了用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那一年,珠江钢琴集团投入了300多万人民币用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包括企业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以及软件系统等。不过由于企业当时缺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选择的供应商并不合适,最后开发出来的系统经过测试根本无法应用,所以这次信息化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在这之后,珠江钢琴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走上了一条自主开发的道路。
走自主开发之路
在谈及珠江钢琴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这段往事时,电脑中心主任叶强深有感触,他认为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IT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企业一定要经过仔细、慎重的分析并且要做到对供应商的实力完全了解,这样企业信息化才会有成功的保障。1999年,一股突如其来的ERP风潮刮起,很多企业成了这股风潮的牺牲者,至尽仍然为当初的冲动与盲从而苦苦挣扎。而珠江钢琴集团由于有前车之鉴,所以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当时企业对于是继续进行自己开发还是购买别人的ERP系统也有所动摇,但经过认真的探讨和分析,并组织专人进行了考察。最后发现无论是系统供应商还是产品以及整体环境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最终企业还是决定继续加强内部基础环境以及平台的建设,等待成熟的时机。”对此叶主任笑言跌倒并不可怕,但智者不会在同样的地点跌倒两次。
经过数年的积累与沉淀,珠江钢琴集团电脑中心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人,自主开发的系统也已经涵盖了企业应用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开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变化与困难
信息化给珠江钢琴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叶主任说这在库存以及销售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前企业采购时只是凭着经验,有时采购的原材料造成库存积压,甚至几年都用不完。销售部对产品的库存也不了解,经常出现销售部给客户开了出货单,客户到库房去提货的时候才发祥库存已经没有该型号的产品了。而现在通过条码系统的管理,不仅在客户要求购买时马上就可以告诉他那种型号的钢琴有货,即使是现在库存没有的型号也能告诉客户什么时间能够交货。另外,信息化的应用对于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品质、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成功固然可喜,但叶强深知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多的困难。由于在同行业当中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因此珠江钢琴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虽然现在可以意识到有很多需求,但却不是十分明确。”叶主任说这是目前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困难。另外,现在虽然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子系统,但有些系统之间还没有完全连通,所以怎样完整的整合各个子系统,使得各子系统的数据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分析和提炼,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做了数年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叶主任坦言这并不是一件如外人想象般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因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某些时候企业领导对于信息化并不是完全了解,因此企业信息主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与企业领导层之间的沟通,让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另外,人才的流失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问题所在,尤其是在国营企业中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