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物流业“软环境”再造
2006/6/29 9:27:04     来源:     作者/编辑:1
当前,在如何加强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与提高物流管理技术的问题上,物流界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国内民营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无形阻碍,却更让人深思。
    创业途中难点多
    目前,对比物流市场高度国际化的香港、台湾等地,在我国的民营物流类企业经营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和困扰:
    成立小型企业难。当前,国内的法规限制普通企业进入物流领域,通常必须经过交通部门的审批,作货运代理商还要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在办理"拿牌"手续中,企业的负担和压力不小。对于一些长期在国际性物流企业中工作,拥有知识和经验,但缺乏启动资本,又希望能创业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道不易跨过的门槛。因此,在香港比比皆是的物流专业人士自立门户的情况,在中国难以见到。
    支付国际运费难。国内物流企业要支付国外段的物流运输费用,目前是通过向国内银行购买外汇再转汇国外账号,存在着手续的限制和时间的延迟,还有汇率的损失。在服务方面,不能做到与客户或代理人之间及时、方便地清账、周转。许多公司只得通过在香港或台湾开设的账户进行外汇运费的收付,很容易出现偷漏税收的状况,但碍于国内外汇管理制度的种种限制,许多业者只得用这种模式操作下去。
    行业垄断造成难上难。由于邮政的行业垄断和管理权持续了多年,在某些小型货物的运输和快递业中,邮政系统的企业往往利用一些政策面的有利条款,打击其他同行,甚至进行取缔、惩罚某些物流企业的行动,使许多民营物流企业饱受困扰。而邮政内部人员由于拥有垄断权力也滋生了许多不正当的违法行为。 
    与国外同行建立代理关系难。由于国内的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业普遍发展历史不长,所建立的国外代理人网络远不如港台企业,所以跨境资信调查十分困难,限制了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发展国际业务网络。另外,由于国内几个海空运大港,如深圳、上海、广州等,缺乏各类国际性物流企业云集的市场气氛,不易寻求全球性的合作伙伴,对于小型物流企业尤为困难。因此,许多内地货物仍要通过香港代理进行并货、转运,这样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税费高昂劣势多
    由于内资企业营业税率达3-5%,所得税率为33%,而香港只有17%的企业所得税,故外资物流企业的国际物流业务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高价格的空运。许多外资企业将最终的结算均放在香港,内地只负责业务承揽、交收运作和基本成本支付,内地市场上的大型国际空运代理企业极少有不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其奥妙就在这里。
    因此,许多业务已走上正轨的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为了生存,也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即采用境内企业做业务和销售,境外企业进行结算的经营模式,弱化国内机构的决策和控制能力,将管理中心设在境外。
    对于许多初次入行的企业,包括无船承运人和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为取得开业的资格,通常需要大量的审批手续和预垫保证金,这是由于国内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不佳,造成政府的行业门槛设定太高,许多小型物流企业为获得经营渠道,被迫采取挂靠、借单等不正当经营方式,甚至主要靠回扣去建立客户网络、降低市场开发成本。
    在香港,任何一个合法公司都可以进行船务代理业务,不需任何额外的审批手续,对于这些船代公司(FORWARDER)的管理,在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方面会有很好的舱位预订管理办法,从商业角度防止信用问题。而客户在初次委托时也会根据行业杂志和行业协会的资料来甄别物流公司的档次、水平,其后续委托则通过服务和价格等市场化的尺度来衡量优劣。这样,许多小型的专业代理商由于其专业、细致的服务特点而成为行业的优势企业。香港能成为目前全球屹立不倒的航运、物流中心,与其在物流行业管理方面的合理制度不无关系。
    香港数以万计的代理公司通过自由竞争和差异化服务,将全球各地的同行连成网络。运费自由支付,形成了信息和资金流的控制能力,这是目前广州和深圳等地业者无法做到的。实际上,广东、上海等地的许多物流供应商(尤其是国际性机构),都是由以香港或台湾为基地的企业来控制,真正由国内资本控制的国际性物流公司很少。
    对于这种局面,政府不能坐视,因为长此以往,大量的物流业务收益将流向海外,国内国际物流企业成长缓慢,高端的物流服务如国际空运、全球速递、散货拼箱等将长期依赖国外供应商的服务,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极为不利。
    解决问题出路多
    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国内去。国内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