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规模区域合作工程启动
2004/6/7 8:42:03     来源:     作者/编辑:
    由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本月1日在香港开幕,标志着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工程正式启动。
   
    泛珠三角从概念提出到专家、政府的讨论历时已近一年,该次论坛的开幕,标志着泛珠三角的合作将从宏图大略走向实施阶段。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九加二”。此次合作由广东省政府发起,得到周边省区和港澳特区的积极响应,得到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指导。合作将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初步拟订了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与已有的区域合作构想相比,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构想规模更为庞大、气势更为恢宏。泛珠三角九省区的面积为中国的五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
   
    对于“泛珠三角”,目前官方的定论是,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已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国家支持整合地区优势
   
    粤、港、澳,大珠三角,中国经济最璀璨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劣势也很明显——腹地狭校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自身面积不大,外围山地环绕,基础设施延伸与发展空间拓展存在较大阻力,与周边省份的广泛协作尚未形成。要想在下步的发展中不落后,拓展发展腹地是必然选择。
   
    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满足了多方的需要,一诞生,就得到了多方的认可和响应。“九加二”各方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目前已在诸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面对国际竞争,中国需要整合不同地区的优势,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出发,形成若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区域。泛珠三角区域覆盖着三个处于不同发展梯级上的地区,港澳为第一梯级,闽粤为第二梯级,其他省区为第三梯级。处于不同梯级的地区,经济互补性强,具有垂直分工的广阔前景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空间,它们的合作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及其全球竞争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刘江就此指出,国家发改委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工作中,将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国家将重点支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刘江还透露,国家将重点支援泛珠三角区域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口岸安全畅通,加快跨省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港口、公路和铁路物流交通网络,加强电力、能源及矿产原材料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他说,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增长级,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在新的发展阶段保持排头兵的作用,保持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能力的龙头式经济区的地位。一方面要加强与港澳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增强与中西部省区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刘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区际联系明显加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联合起来,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泛珠三角区域各方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现实选择。泛珠三角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科研人才聚集,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有一个愿望:争取将跨区域合作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在大会发言中透露,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发改委将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国家将重点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口岸安全畅通,加快跨省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港口、公路和铁路物流交通网络,加强电力、能源及矿产原材料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宣传服务  |  联系我们
  • 共建单位: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   
    浙江物流网 版权所有2003-2015 浙ICP备0502774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575
    物流服务热线:400-8866-156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