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可乐大战再起 中“进城” 美“下乡”
2004/6/8 9:59:09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编辑:
    2004年4月28日,一艘载有6个集装箱非常可乐的货轮缓缓地驶离宁波港,它的目的地是可口可乐的“老家”——大洋彼岸的美国。
    6个集装箱的非常可乐,共1.45万箱、近18万瓶、约90吨重,仅仅相当于目前其日产量的1/18,或一个中等城市初级批发商一周的销量;数量虽不多,但这毕竟是中国品牌的可乐首次登陆美国市场。对此,非常可乐的制造商娃哈哈集团却似乎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今夏到来之际,碳酸饮料市场变化的一个信号。 
    可乐竞争进入正面交锋 
     就在装有非常可乐的货轮离开宁波港的同一天,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畅销报纸的头版和娱乐版,都同时出现了非常可乐的大幅广告,各主要省级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开始了非常可乐的广告“轰炸”。娃哈哈集团对外宣布,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常可乐与国人同乐”1亿瓶鲜果C大赠饮的活动,并直言将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全面进军全国一、二线城市,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洋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这次被娃哈哈自己人称为“非常攻势”的行动,据称是由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亲自操盘进行的。宗庆后对记者表示:“非常可乐现在主要占据的是国内二三级市场,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则主要占据了以大城市为主的一级市场;现在他们在往二三级市场渗入,而我们却在反攻一级市场。后面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但我们有信心在残酷的竞争中得到自己应有的份额。”
    宗庆后所说的“竞争”并不是非常可乐的“单边计划”,可口可乐将中国农村和中小城市市场作为其战略重点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实。早在2002年的财富论坛上,可口可乐总裁就曾向媒体公开表示,要大力拓展中国的农村市场,并不无遗憾地说:“在城市里,可口可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中国农村的小商店里,并不是都有可口
乐。” 
   可口可乐的市场野心虽然并没有对外公开,但就在今年春天,作为可口可乐向中国农村市场进军的试验田和前沿阵地,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小渔村代销店里,已经闪现了可口可乐的货架和冰柜。据了解,可口可乐将向中国农村市场投放7000台带有公司标志的冷柜,另外,还将在农村开始开展“一元钱可乐”计划,即重新推出玻璃瓶可乐,并以可以退瓶的方式来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饮料消费高峰期的临近,可乐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正面交锋时期,这也是继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可乐大战以来,土洋可乐之间的第二次激烈碰撞
。据娃哈哈集团有关人士介绍,非常可乐计划在此次为期两个月的揭盖中奖“大赠
饮”活动中,总计赠出1亿瓶饮料,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要销售30万吨左右的非常
可乐。
    可口可乐也不甘寂寞,于同期推出了以奥运为主题的一系列促销活动,打出了“全系列碳酸饮料850万个中奖机会”的旗号。今年年初,中粮可口可乐投资1200万美元在甘肃建厂,这是中可公司继在吉林、天津、湖南、广东、海南5地建厂后建设的第六家可口可乐生产厂,以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市场的力量。 
    非常可乐的“非常之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爆发的历史上第一次中美可乐大战,最终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中国可乐企业当初一败涂地的惨烈画面至今仍令业界胆颤心惊。然而就在中美可乐大战正酣的1989年,娃哈哈还只是一个百余人的校办企业,仅仅依靠儿童口服液一步步艰难度日。
    1991年,仅有140名员工的娃哈哈兼并了拥有2200名职工的杭州罐头厂,这个负债高达4000多万元的国营老厂3个月之后便开始扭亏为盈,娃哈哈坚实地迈出走向饮料巨头的第一步。
    1998年,已成长为行业前列的娃哈哈开始力推“非常可乐”,直指国内已被“两乐”控制多年的碳酸饮料市场。然而乍一出世,“非常可乐”就遭遇了来自业界的质疑,陷入了诸如“‘非常可乐’非常可笑”、“‘非常可乐’非死不可”的包围声中。但非常可乐此时并没有与“两乐”展开正面的攻坚战,而是瞄准了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中西部及农村市场并通过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布局,把自己的可乐输送到中国的每一个乡镇。
    宗庆后回忆说:“当时如果跟可口可乐硬碰硬,我们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少,因此我们选择从农村市场切入,包括从它没有进去的市场开始。”
    依靠成功的营销战略以及价格定位的优势,非常可乐从1998年诞生时起,就在
中国市场一炮打响,并且几年来销量持续增长,2003年非常可乐的产量已超过60万
吨,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12%的市场份额。而此时的娃哈哈集团,也正以370万吨各
种饮料的年产量跃居为国内行业的龙头。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