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物流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7/11/23 8:45:42 来源: 作者/编辑:1
2005年是我国物流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的一年,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物流专业人才列为全国十二类技能型紧缺人才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主持组织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对中、高等职业院校物流教学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确定了《国际物流》﹑《仓储与配送》﹑《运输物流》﹑和《企业物流》四个方向,拟定了核心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课时安排﹑实习实训要求及实验室建设的软硬件标准等。因为,它为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展开了新的篇章。
一、正确认识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别于普通中等、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它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而逐步提高。世界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将职业教育的重心上移到高等教育层次,而我国到80—90年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政策,基本上停留在中等职业教育、初级技工的教育层次上,虽然曾经兴办过一批“职工大学”,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又缺乏理论指导和办学规范,定位不明,方向不清,大多数转变为普通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失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从而影响了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进程,也影响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力度。直到世纪之交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才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程。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998到2003年的五年时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43万人增长到200万人,增长了4.6倍;在校生人数从117万人增长到480万人,增长了3.1倍。目前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8.5%,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超过500所,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但是绝大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是近一﹑两年开办起来的,因此相当一批院校缺乏教学管理经验。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和国家指导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这样概括的依据:
(1)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2)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
(3)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更加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对重要支柱”,“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4)1996年,全国召开了职教工作会议,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职业教育法》。
(5)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高等教育法》指出:“本办法所指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
(6)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教育分七个等级,其中大学阶段教育为五级,“标准分类”将大学阶段的五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标准对5A的描述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工程要求的职业作充分的准备”,标准对技术性为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由此可见,5B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势,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个别现象。
(7)1999年6月全国<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