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至高点 国内市场对国际物流巨头的意义
2006/6/4 9:08:58 来源: 作者/编辑:
随着WTO的深入和各项经济政策的放开,中国正日渐成为跨国企业全球战略部署的关键,而随着外国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研究所的增多,他们对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实现及时与总部沟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正是中国迅速崛起的专业物流快递代理公司,和早已插足中国市场的四大国际巨头。
而中国市场对国际物流公司而言,不仅是眼前利益的诱惑,更是公司长远发展和夺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所在。
入世后的中国
2005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据初步统计,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其中,出口5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4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0%,进出口相抵,顺差68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769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591亿美元。当前,我国外贸的依存度已高达60%,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入世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而他们在规划建设时一般都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将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另外,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例如IT产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纺织品展销会等,两个经济热点对于能够做出快速响应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市场机会。这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物流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据专家预测,入世后,中国物流总量增幅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过10%,到2010年,物流市场容量将发展到11972亿元。
自2005年1月1日起,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将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及速递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并将取消在地域、股权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其中不少行业允许外资设立独资公司,中国物流业将“更加开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积极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快物流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和行业协会具体组织下,困扰物流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如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物流标准、物流统计、物流科技和人才培训等,一些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都已铺开。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