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中国布艺名镇·许村盛大举行,100多位来自海宁家纺城股东、董事、监事、员工,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单位,海宁家纺城协(商)会企业,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浙江供应链协会会员单位等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宣布项目开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峻,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史丹夫,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杜莹池,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会长、浙江供应链协会执行会长赵成锋,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甫,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曹咬强,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晓红,浙江景华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良等嘉宾领导及企业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开工仪式。
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杜莹池致辞
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杜莹池提到,许村家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传统物流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时尚产业规模化生产、柔性化制造的行业特点,为解决行业痛点,打通上下游全行业、供产销全过程的物流堵点,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将进一步优化许村产业结构、提升家纺产业物流配套服务,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杜莹池书记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服务产业发展,作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引领前进方向,作家纺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先行者。三是希望项目施工单位,在抢抓工期的同时也要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严把项目质量关,严守安全生产纪律,确保项目建设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力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晓红介绍项目情况
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晓红表示,创建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是海宁中国家纺城加快平台升级,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项目以 “一平台、四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集装卸、分拣、配送、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许村、辐射周边县区的智能仓储服务中心及以“绿色、生态、互联、共生”为设计理念,集现代服务、便民消费、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配套服务中心。海宁中国家纺城将努力把项目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富有家纺特色的智慧物流园区,为实现许村高质量融杭发展和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会长、浙江供应链协会执行会长赵成锋致贺词
浙江省仓储行业协会会长、浙江供应链协会执行会长赵成锋对“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目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现代供应链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要求,要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动能,家纺产业要借力现代供应链来逐步释放行业发展新动能,多个行业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给传统产业赋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就能产生新动能,智慧物流就是新技术,线上线下就是新模式,现代供应链就是新业态。“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立足于海宁良好的家纺产业基础,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纺专业市场“海宁中国家纺城”为依托,整合家纺行业资源、优化家纺产业供应链、提升家纺产业价值链、引导、支撑家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家纺行业转型升级,本项目的建设和落地实施完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浙江省产业发展方向。
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史丹夫讲话
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史丹夫表示,近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立足发展实际,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作为市又一个物流重要节点项目,也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又一个重要抓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市西片设施最完善、最具有智慧化的物流园区,对构建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优化家纺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劳动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史丹夫副主席还提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属地和市级各部门要以“最多总一次”为服务标准,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无缝隙、高质量服务。二是希望项目建设单位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安全意识,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争取早日竣工运营。三是要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补齐发展短板,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由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投入建设。项目位于海宁市许村镇320国道以南,永北路以北,项目规划总用地75.0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约2.8亿元,以“一平台、四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即家纺供应链云服务平台、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心、智慧运力组织调度中心、智能仓储服务中心、智能配套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旨在支持家纺行业发展,完善家纺行业配套服务,重塑许村及周边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家纺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家纺行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浙江物流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