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保“山雨欲来” 纺织业寻求逆势突围
2005/4/14 9:20:39     来源:     作者/编辑:
就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三类纺织品展开调查后,昨天又有不好消息传来,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等5家纺织行业又对我国七种纺织品提出特别限制措施申请。面对着国外设限成潮带来的困境,浙江纺织业正加紧寻找对策,以求逆势突围。
   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信息显示,此次美国纺织行业提出的七种纺织品涉及面非常大,涵盖了大部分棉制及化纤类产品。而就在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生产的棉织衬衫及上衣、棉质长裤、棉质和人造纤维内衣3大类出口纺织品发起调查。4月6日,欧盟委员会讨论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紧急限制的规则问题,这是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之后欧盟首次讨论如何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对此,省经贸委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认为,万一欧美实施“特保”,浙江作为“纺织大省”将受害最深,这是我省众多纺织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我省已成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去年出口总额为203.8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20.9%。
   “如果固守现有产业结构和沿袭粗放型增长方式,势必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窄。”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素娥表示,我省的纺织企业应在现有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令人高兴的是,为规避“特保”所带来的风险,我省已有许多纺织企业在探索应对策略。
   慈溪祥生服饰公司是一家较早着手打造自己品牌的纺织品出口企业。该企业目前已经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希望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变以量取胜,靠低价竞争市场的局面。
   记者从浙江永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近日与一家意大利纺织及成衣公司进行了资本合作。在这场资本“联姻”的背后,“浙江永隆”还考虑到,一旦欧盟对我纺织品提起特保等措施,该公司即可利用这家意大利公司在当地的信息资源和采购优势,为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企业”增加筹码。
   这些探索与浙江的纺织品“走出去”战略极为吻合。近日,浙江省经贸委宣布正式实施《关于提高后配额时期浙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企业与国际品牌联合或买断、收购国外品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国际化经营之路。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原产地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与海外企业的资本合作,无疑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明智之举。
   名词解释——
   “特保”,是指在遇到某类产品进口激增的情况时,进口国家或经济体可以采取的一些紧急贸易限制措施。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