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 “空心化”需强化供应链协同
2014/7/25 17:30:29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张昀汉

近年来,受融资难、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企业陷入新一轮生存困境。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制造企业开始转离主业,大量资金撤出转投其他行业;制造业企业家的发展意愿减退,很多想往其他行业转型;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的进入意愿减弱;不少企业外迁出省、出国,沿海一些地区传统制造业呈现萎缩趋势,“空心化”危机初现。

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生产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控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管理,以遏制“产业空心化”苗头的进一步加剧和蔓延。那么,究竟该如何强化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对此,《现代物流报·首席供应链官》 (下称 《首席供应链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王福寿博士。

亟待强化链条管理

当前,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危机,有产业经济大环境问题,也有供应链上下游断链,造成企业价值链短、竞争力弱。是哪些因素造成供应链上下游断裂?“制造业供应链条衔接不畅,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王福寿博士表示,”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掌握产业链上的定价权,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体产业链利润趋薄,上下游企业展开利润争夺战,使得产业链很难有效协同;整体社会信任体系的缺乏,导致上下游难以建立真正的合作双赢关系,容易陷入短期逐利的行为模式;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一旦陷入行业性周期,全行业都可能出现衰败、破产危机;个别行业的暴利引发的投机性心理,导致很多企业老板不安心经营本业,而是从制造业抽取资金去套利,很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急剧增加,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容易陷入危机;地方政府无序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容易出现各地争抢热门行业,很快出现产能过剩,致使全行业陷入危机。”

而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对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控和布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福寿对《首席供应链官》记者说,制造企业出现“空心化”问题,容易致使产业链风险加大,给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控带来更大挑战;企业对扩大生产规模会更加谨慎,投资趋于保守;在“空心化”的情况下,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外包工厂等合作伙伴时,会更加关注其是否把实业作为主营业务;企业进行多点布局时,会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性,比如,劳动力供应、产业布局是否合理等。由此可见,强化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运营的重要性。

强化供应链管控对延伸制造企业产业链、化解“空心化”有哪些积极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就看谁的供应链竞争力更强,谁的响应速度更快,这就取决于企业的供应商、代工商、物流商实力如何。现在的市场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竞争力是指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协同运营能力,通过强化供应链管控,提升上下游企业的运营能力,使整体供应链呈现出更高的响应性、灵活性、稳定性。”王福寿对记者说。

他表示,强化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缓解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状况,使中小企业能够渡过经营危机;可以使供应链整体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能够使企业提前发现并预防风险,避免企业陷入重大危机。现在供应链这块风险很大,一旦管理不力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波及面非常广。如果能够在供应链方面强化管理,提前防控,相信由此付出的成本会少很多。

如何实现高度协同

要想化解“空心化”危机,制造企业该如何强化供应链管控?

王博士对《首席供应链官》记者说,首先,核心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供应链风险管控,提前准备预案,预防可能的产业链危机。其次,企业应该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有力的扶持,使之能够跟核心企业一起成长。如苹果、爱立信、IBM等这些知名企业,供应商群体十分庞大,他们非常注重与供应商的关系,通过强化合作深度,带动供应商与企业一起成长,互惠共赢。

再则,面对当前人力成本高、原材料价格居高、工业用地紧张的境况,企业工厂需要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提前进行产能布局,以缓解用工荒、用地难的窘境。

另外,企业不仅要重视物流、信息流,还应该重视资金流,借助供应链金融等手段改善上下游的资金状况。

据了解,作为我国知名制造企业,中兴、华为、联想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高度协同。它们是如何强化供应链管控和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有哪些经验值得业界借鉴?“强化供应链管理是这些大型制造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王福寿对记者说,“他们都建立了一整套的供应链风险管控体系,包括组织、流程、预案等,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业务连续性;都不断加大在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通过强化供应链上下游多级协同,提升供应链可视化;同时依托SCOR等工具,推进供应链的运营体系建设,使供应链具备更强的可复制性;以及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尽量减少行业周期的影响。”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