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配企业应如何发展?
2014/4/29 16:57:18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徐勇
落地配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是否还具有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业内关注和探讨。
与“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相比,落地配的特点是同城化、服务于B2C电商、代收货款(COD)。经过多年的发展,落地配企业已经“做大”了,他们的服务区域由同城扩大到省辖范围,甚至跨省经营,即由同城化向区域化发展。
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调查统计,2013年落地配每个工作日日均派件200万单,年派件量在6亿件以上,收入50亿元左右,代收货款500亿元左右,这个业务量占到快递市场份额的6.5%,排名第七位,超过百世汇通快递和天天快递的快递业务量。
代收货款是落地配的一大特色。据了解,大约有50%的快件需要代收货款,并且不收取代收货款手续费。落地配企业需要支付押金和派件前“买货”(按照派件量商品价值先行支付货款给电商,或者由银行担保)。据统计,由于每天大约有20%左右的快件难以完成派件,它还需要落地配企业增加流动资金作为“买货”的货款。像上海的长发物流押金和每天担保的资金在1000万元左右。快递业务量越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多,特别是星晨急便倒闭的教训让B2C电商提高了收取落地配企业押金和“买货”的额度。
从近几年落地配企业的发展看,由于各自的经营区域内快递业务量的多少掌控在B2C电商手里,其竞争的程度低于“三通一达”的竞争。难道落地配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这是因为“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因没有全部开通代收货款业务,或者不愿意支付押金和“买货”资金,并且收取代收货款手续费而没有进入这个落地配的快递市场。这也是目前落地配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从全国落地配联盟了解的情况看,全国有100多家落地配企业,95%以上的快递企业在当地邮政管理局办理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在4万以上、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元以上。在落地配企业中,实力较强的是有着报业集团背景的解放日报旗下万象物流和浙江报业集团旗下的小红帽,还有上海的长发物流、山东的海虹、河北的万博、浙江的ABC等。
从落地配发展的瓶颈看,一是由于向B2C支付押金和派件前“买货”造成流动资金压力较大,从而制约了落地配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由于B2C电商需要落地配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他们多数没有干线运输很难开具增值税发票,需要寻找渠道代开增值税发票,增大了他们税负。快递营改增的税负尚未确认,今后税收是否进一步增大税负还是未知数;三是受制于B2C电商控制着货源,其议价的能力极低,在经营成本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利润逐年减少;四是面临“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进入的挑战。一旦“三通一达”现有电商快递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他们有可能会利用综合实力优势以银行担保的方式进入B2C电商落地配代收货款市场;五是与快递企业一样面临快递车辆在市区通行难的压力;六是,落地配企业没有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品牌,资产重组难度很大,他们曾经尝试过重组,但是没有取得进展。如果资产规模有限,市场份额有限,将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其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落地配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作为落地配企业,在现有业务范围内,由于需要向B2C支付押金和派件前“买货”而成为新进入者的门槛,短期时间内落地配还有生存的空间。但落地配企业如果想进入“三通一达”所在的快递市场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无法与之竞争。
因此,落地配企业的出路应在个性化和增值服务方面深耕挖潜,并与B2C电商融合发展,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快递服务延伸,即转型升级。据了解,上海长发物流计划利用所积累的大数据介入新电商的营销方案,利用落地配联盟挖掘全国“土特产”快递市场,向同城化的冷链宅配延伸,为B2C电商提供上门下载APP服务等。这也许是未来落地配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挑战性也很大。
总之,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如果落地配企业不转型升级,其挑战大于机遇,其发展趋势堪忧。(作者系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