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杭州湾新增长极
2006/1/12 9:50:03 来源: 作者/编辑:
南宋时嘉兴造船业就有相当规模,到了元代外贸航海事业更加发达,解放后,嘉兴因其农业的发达,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粮仓,所以尽管有优质的良港和航运及造船业基础,但港区工业还是远远落后于上海和宁波。
不过现在嘉兴开始加快港口工业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国家中型港口行列。
临港工业蓄势待发
金子启一是日资企业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他表示选择在嘉兴投资的最大理由是交通条件和今后华南地区更加好的客户群,这里是长三角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方便,隔海与宁波相望,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这里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据悉,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于2003年初注册成立,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聚碳酸酯的外资企业。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4月顺利投产,二期工程也已开始土建施工,预计在2006年底投产。投资总额将有40亿日元,新工厂作为中国第一个聚碳酸酯工厂,正受到国内外的瞩目。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建忠在谈到投资乍浦临港工业区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深水良港、交通便利,有开发区作为支撑,遍布长三角的销售网络。嘉兴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投建环氧乙烷和低温乙烯贮罐项目、投身石化行业的民营企业。
港口是港区的优势也是嘉兴市的优势,嘉兴的乍浦港已经步入国家中型港口行列,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浙北杭嘉湖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港口距离沪杭甬苏四个城市的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水、陆交通便捷,已形成以乍浦港为枢纽,连接海运、内河、公路运输的综合交通网络。目前,乍浦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装卸、储存、客运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嘉兴市港区开发建设委员会政治处主任张翼介绍说,临港新型化工新材料基地初见雏形,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特色强的石油化工项目相继落户港区,以石油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临港工业正形成产业聚集。
杭州湾的新机遇
临港工业区只是嘉兴工业的一部分,实际上,嘉兴实施的“工业立市”战略是与建设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结合在一起的。
尽管嘉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相对于宁波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受益最多的应该是嘉兴。嘉兴提出滨海新区建设,并列入“十一五”时期临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浙江省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嘉兴港区、嘉兴出口加工区、海盐大桥新区、平湖独山港区整合而成,总面积达217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作为嘉兴市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是构建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的重要区域。“十一五”期间,嘉兴将统筹开发建设理念,统筹利用岸线和滨海陆域资源,合理利用滩涂资源,按照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协调、统筹建设的原则,完善开发建设体制,形成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合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地区、长三角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嘉兴最具经济活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地区。
据悉,港口和滨海新区建设将按照“一心为主,两翼联动”的思路,以乍浦港区为中心,推进海盐港区、独山港区两翼开发,形成港口整体优势,提升港口龙头地位。完善港口设施配套,增加公用码头数量,拓展现有码头功能,鼓励货主码头向社会开放。加强嘉兴港与上海洋山港等周边港口的合作,抓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发展集装箱运输。
滨海新区产业的发展将以临港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产业为基础,形成以港口现代物流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临港型工业的基础,延伸产业链,推动临港工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发挥海河联运优势,加快以港口为龙头的物流平台建设,促进港口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加快滨海旅游景点和滨海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产业向滨海新区集聚,增强滨海新市的产业支撑。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招商推介会上,嘉兴市共推出的160个重大项目中,围绕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就有嘉兴港区配套项目、海盐杭州湾跨海大桥新区物流中心、平湖市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均引起了中外客商的浓厚兴趣。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