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最新趋势与动态
2007/5/10 10:38:29     来源:ALL56     作者/编辑:

2006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年会,体现了全球物流向供应链全面转型、供应链管理框架体系已经成熟的现实,国际物流发展的全球视角凸现,区域物流发展得到了重视,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 
供应链成主流趋势 
 
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之后,物流被放大到供应链的范畴来讨论,这一特点,在2006年表现得最为明显。2005年,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邀请了50家在全球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有影响的机构,共同编制了《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从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和执行六个方面,为生产制造业和物流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引。从本届年会讨论的主题分析,25个并行分会的主题分布,基本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完整框架。年会更设立专门的并行会,讲解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的实施,在企业现有流程评估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差距分析,引起高管层面的注意力,将流程改造作为提升绩效的手段。 
 
本届年会对供应链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近些年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流程标准、绩效与指标、供应链战略、精益供应链等方面。 
 
全球物流向供应链管理转型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将物流环节、物流问题的研究,纳入到供应链的框架之内,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来讨论,比如对零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环节的讨论,已经从零售在供应链中角色、仓储与供应链相关问题、运输在供应链中的角色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 
供应链管理将在未来相当一定时期内成为主流趋势,围绕供应链管理的流程、绩效、考量标准、技术手段、企业战略等问题,将会成为业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 
 
全球化视角讨论供应链管理 
 
2006年年会各并行分会的主题,出现了更多的以“全球(Global)”、“国际(International)”开头的标题。这不是一种表象,而是真正的内容。比如,运输是每年年会必须涉及的主题,但前些年的讨论,大都集中在运输管理、技术与设备、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方面,较少涉及国际物流的问题。2006年运输分会主题是“运输的全球视角分析”,较多涉及国际运输、跨境运输、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运输问题。 
 
对供应链管理的讨论,也专门有一个分会,主题是“全球供应链问题”,讨论跨国界的供应链管理。前些年对物流和供应链的讨论,较多集中在美国本土的范畴,本届年会,则有专门的分会或分节,来讨论美国本土之外的物流问题。因此,各个区域物流分析的比重增加了。还有专题,讨论全球外包与全球供应链的问题,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跨境外包的经验和教训,相互交流经验与心得。 
 
全球供应链视角也体现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全球化视野。本届年会,有较多的国际圆桌会参与,而且,参与的程度从只是参会上升到了演讲人、分会的主持人等方面。来自全球83个圆桌分会约32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 
中国会员自2000年起首次参与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年会。当时,有13名来自中国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在新奥尔良举行的年会,之后,在2002年旧金山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圆桌分会以后,2003年开始,中国代表登上了讲台,并通过演讲、出版中国物流的专著等系列活动,在美国物流界形成了一定影响。 
 
  2006年年会上,涉及中国物流的主题有“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战略”、“物流协作——中国与各国的联系”、“全球物流外包——链接中国”、“关于全球供应链协作”等,有更多的中国演讲人登上了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讲台,主流的物流企业、专家,均重视中国物流问题。 
 
 物流与供应链论题成果显著 
 
 本届年会共开设25个并行分会,其探讨的主要问题和成果如下: 
 
 1.最新研究报告与调查报告 
 
年会发布了不同领域研究报告的成果。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调查报告》,分析了运输与仓储成本、订单完成率、周期、信息、2006年成本与趋势、对物流和配送产业的影响;《女性物流职业模式》分析了物流产业女性高管的视角;《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全球第三方物流产业分析》分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第三方物流产业状况;《50家大型物流企业的经验》分析物流企业大是不是就是好的问题——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地震式的兼并重组、惊人的增长和利润,成为过去第三方物流的主流,但是不是越大越好?《第15次物流与运输发展趋势报告》分析了南美、印度、越南的物流发展状况;《第11次第三方物流调查报告-2006》从北美、欧洲、亚洲、拉美的第三方物流客户视角分析主要产业的第三方物流使用情况,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第三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