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关于专线危机的讨论非常热烈,近期尤甚。应对之策,无论是物流平台还是专线联盟的兴起,也令人耳目一新,然整体优势尚未真正呈现,可谓是百家争鸣,但尚未百花齐放,有待进一步观察。
全国现在大大小小的专线联盟非常多,大多是由一两家大的专线号召,几家响应而自发形成,以线路合作为目的的松散型组织,公司化运营不多,有统一品牌、系统和标准运作流程的寥寥无几,可以说是整而不合,甚至整而不和。那么专线联盟要发展壮大,扩张需要怎么做?本文的目的是分析专线联盟的缘起和问题,供广大专线企业参考,在联盟成立和运作时勿忘初心。
国内大部分专线联盟最初的目标都不复杂,很少定位比较高远,因此主要有以下几种缘起:
一种是土地的诱惑。专线企业由于场地租金每年上涨,库房面积不断扩大,最直接的诉求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而单个专线企业无法承担大额的租金或者土地,所以一批平时交往不错的专线企业成立专线联盟,试图一起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使用属于自己的仓库。
一种是做强的诱惑。增加各自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专线作为单条线路如何既能实现与同条线路的竞争,又能实现与网络型零担企业的竞争?专线联盟建立的另一个初衷是实现联盟内部货物的互换,提高彼此的竞争力,实现每一条专线企业均能够收取联盟所有专线的货物并内部结算,达到单条专线与网络型零担企业竞争的能力。
一种是区域平台的诱惑。平台型企业的风生水起,大量优秀专线企业考虑联合自成平台。
一种是做大的诱惑。部分专线联盟通过联合方式,计划转变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外承接总包业务,实现专线内企业的共赢。
从以上专线联盟成立的缘起来看,全国大多数专线联盟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而成立的组织一定在后期长跑中无法实现共同的坚持。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裁判员还是运动员?专线联盟由各专线企业组成,决策的随意性和有效性,执行的力度和落地的成功均涉及到专线企业与联盟的关系,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在商业体系中是否能成功运作?值得联盟成员思考。
其二,合作社还是自留地?专线联盟由各专线企业组成,无论是否有法人实体来实现联盟的落地,均存在合作社和自留地的问题。每个专线都有自己的自留地,反过来要支持合作社的生意,这对于联盟成员都要跨越“舍与得“的心理障碍。
其三,内部规则。各专线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出资,利益分享,股份调整各自职责等规则问题均模棱两可、边界模糊,为后期联盟运作埋下隐患。如果赚钱,内部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如果赔钱,联盟很可能停摆。
其四,长期目标,商业模式。专线联盟的成立初衷多数是解决短期目标,而对于长期目标大部分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即使有中长期目标,基于实现目标的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资源等均欠缺考虑和准备。
其五,资金能力。即使在以上问题都解决的情况下,专线联盟依然存在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这时候最能考验专线联盟的决心和带头大哥的能力,对于各成员的决心也是校验。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