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物流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2014/4/11 15:29:29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孟显忠 赵雅楠

     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一体化协调发展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要想真正实现京津冀交通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首先是协调发展观念不强。

     目前,京津冀依然是三个独立的行政区,三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以利己为目的,不能很好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京津冀城市之间各自为战,虽然三方的发展目标相似,但是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均强调“一个都不能少”。因此,京津冀相互之间存在着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的现象,进而导致了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这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以及缺少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不仅造成了整个区域的资源无效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且还阻碍了区域乃至全国统一公平的物流市场环境的建立,对物流资源的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

     第二是交通体系发展不均。

     虽然,京津冀地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发达,但是,京津冀地区对区域间城际交通线路和网络建设重视不够,不能充分满足城际客货运输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需要,并且,许多重要交通枢纽之间交通联系十分不便。这种不健全的交通结构不仅增加了北京市区内部城市交通运营压力,还使得运距增加,造成了运输成本上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周边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发展。总体来说,京津冀地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布局中,仍然存在着设施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均,以及各省市在交通设施项目上存在盲目竞争、重复建设、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因此,难以形成区域整体竞争的合力。

     第三是物流标准化未完善。

     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目前的物流标准化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北京市为例,近两年的社会物流总额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物流增加值却远远低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这说明专业化物流发展缓慢,物流外包局限于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二是基本设备没有统一的规范。例如:集装箱、托盘、卡车、仓库货架等设备标准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也存在缺口,这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协调运作。三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亟待加强。目前,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数据库仍只是孤立、分离的,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体系,不能充分体现出信息的价值所在。

     总体来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发展观念与落后的物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且,有关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将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眼下,如何实现京津冀交通物流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进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京津冀交通物流一体化的进程中,京津冀三方应该坚持以优势主导产业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发展路径,坚持从京津冀区域整体上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框架,建立以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内涵的综合型、协调型、具有强劲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

     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之间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实施区域税基分享与统一奖励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国家还应该鼓励原有的传统工业项目向京津线的南北两翼扩散,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轻轨铁路,进而将郊区和卫星城与京津保唐石等城市连成现代交通网络。(作者单位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