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如何做好物流大文章
2014/1/8 17:07:47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自新疆奎屯-独山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两年来,可以说是惠政不断,好事连连。

打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中,天山北坡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隆起在新疆经济地理版图。而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崛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更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怎样的突出发展优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和战略机遇下,开发区将如何把握契机,凭借自身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就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姜新军。

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突出

说起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身世”,还得追溯到2006年。它的前身是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于2006年8月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整合资源、聚集优势,提升园区发展环境,2011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13.38平方公里。2012年3月,国家工信部授予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所以如此备受国家重视,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对象给予扶持,除了当地巨大的发展需求之外,还在于这里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姜新军对记者说。

在姜新军的眼中,开发区最大的优势便是地理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253km,西出伊犁通向西亚,南越天山直达南疆交通要塞库车市,北抵油城克拉玛依市。扇形辐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都拉塔、巴克图、吉木乃等一类开放口岸,具有“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最佳地缘优势。

312国道与217国道在此十字交会,乌奎 (奎屯-乌鲁木齐)、奎克 (奎屯-克拉玛依)高等级公路、精伊霍 (精河-伊犁-霍尔果斯口岸)铁路、奎北(奎屯-北屯)铁路、乌鲁木齐-精河县铁路复线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中哈石油管道、中土天然气管道以及伊犁煤变油输油管道都从奎屯经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管道运输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同时,奎屯市是国家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奎屯火车站是欧亚大陆桥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一个列车编组站,连接中亚各国,纵深可达西亚、东欧,年货物吞吐量2400万吨,已建有各类物资中转仓库11个、铁路专用线19条,使开发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还有一个巨大优势便是资源优势。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据姜新军介绍,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于2009年9月全部建成投产,已形成1600万吨/年炼油和125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该工程对于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奎屯、独山子地区周边,有乌鲁木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也可为园区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战略规划引领产业布局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做大做强,光有资源、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超前的眼光和科学的谋略,让规划走在城市发展的前面,以规划引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显然,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制定战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据姜新军介绍,在开发区设立之初,他们便将战略规划的制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区具体的规划布局分为四大片区,南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北一区面积53.3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仓储物流、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北二区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服装纺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及总部经济;奎东特色产业园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光伏产业、冶金及有机硅产业。产业导向则是开发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鼓励纺织、冶金、仓储物流、设备制造、光伏、电力等产业聚集发展。

对于仓储物流的规划,则将其定位为北疆的仓储物流中心。开发区管委会从环保、安全、功能区分、配送的有效性、服务的质量、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等一系列因素入手加以考量,根据不同的发展要求建立不同区域的物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相应的专业市场,如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建材交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等,让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节点的功能在开发区内充分体现出来。“一个区域或城市要取得发展,我们首先要对它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看我们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现在要做什么,将来适合做什么,需要做一个战略发展研究,然后进行清楚的定位。而政府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积极规划城市建设中的主干道,给现代物流企业在整个大动脉的连接上、在政府职能的完善上,尽可能地提供支撑。这样对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姜新军解释道。

积极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筑巢才能引凤,搭台才能唱戏。在依靠自身优势、做好开发区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为了使开发区做大做强,赢得更多企业的信赖,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积极搭建信息平台,使其充分辐射新疆、内地乃至中亚地区,借此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把口岸的优势与城市腹地的功能有效结合起来。现代物流不仅是简单的仓储、运输,将来面临的交易、运输等所有现代物流需要的服务都将在平台上体现。我们把这个平台建设好了,可以服务我们所有的产业,可以使中亚的资源、周边的资源都在这里集散,为我们的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姜新军强调。

那么,该如何建设这个平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姜新军说,首先必须是政府主导。这是因为,政府的参与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会更有保障。同时,政府掌握的很多信息,不是一般的企业公司能够掌握的,如海关、工商、运管、交通等部门的数据发布,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由政府牵头、引导,容易把各方都组织到一起,进而将这个平台建成公共的区域性平台。

还需要企业来搭建,需要市场化运作。如果只是行政手段建设起来的平台,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企业需要的信息政府不一定会全部掌握。这样,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准确,长此以往,平台将很难发挥作用。“要想真正让这个平台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个平台就得因需求而建设、为需要建设、为将来发展而建设,这样的平台才能实现很好的发展。”姜新军说。

当然,仅仅建设一个信息平台还不够,在姜新军看来,要想充分发挥开发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优势,将来开发区还会和其他部门或地区进行合作,打造更多的平台,信息不只满足于开发区一个区域,也不只满足于新疆,将来会让这些平台与中亚地区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开发区内有关物资、产品的信息充分调动起来,让开发区、新疆乃至中亚地区有需要的企业更便捷地掌握信息,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依靠产业链条定位招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各类企业500余家,紫金矿业、海航、宝塔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群雄云集,纵横开阖。总投资达540亿元的40个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实现年产值1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3万人。是什么让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得如此迅速、稳健?

姜新军告诉记者,一方面,得益于中央、自治区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就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如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加大土地支持力度、放开行业准入等多项优惠政策,使得新疆地区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开发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也是极其关键的,还在于开发区依靠产业链条进行企业定位的招商谋略。

首先是做好规划、清晰定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请什么样的企业来,在什么时间请它来,哪些企业适合合作,它们的需求是什么,现在招什么样的企业,将来招哪些企业,这些我们都要分析清楚,做好规划,使政府官员在招商时更理性、更有针对性,而不是拍脑门子决定。”姜新军解释。

其次是依据产业链需求进行招商。即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什么类型的企业,补充什么类型的企业,所招企业之间都各有分工,选择那些行业内做得最好的企业,宁缺毋滥。如做石油石化产业,就把石油石化产业链完整地布局到园区里,以海航、宝塔这些企业作为龙头,同时沿着龙身、龙尾、龙爪打造整个产业链,然后便是围绕着整个产业链进行招商。“围绕着产业链,我们知道公共设施配套怎么完善、空白领域如何弥补,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土地的集中利用、企业未来发展等关联效益都会在这里显现。这个园区相对完整,配套企业集约配在一起,大家相互补充,运营成本会下降,核心竞争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大家都实现了理性发展,彼此会少走很多弯路。”姜新军进一步分析。

做好 “新丝绸之路”大文章

2013年9月3~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此次中亚之行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9月7日习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所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

而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兴经济合作区的冲要位置。随着习总书记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在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姜新军告诉记者,根据自治区的战略规划要求,开发区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和良好机遇下,将主要做好两点工作:一方面是把开发区纳入“新丝绸之路”的现代产业园区中去,根据自治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好中亚、疆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争取把重点项目纳入“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按照“新丝绸之路”的统筹来发展它。这样做,既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同时根据这个步骤发展,与国家层面“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是同步的,更长远、更有前景。“习总书记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对当前开发区发展是进一步的提升。我们要把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理顺,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努力提高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的意识,进而使得未来的发展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姜新军说。

具体到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姜新军向记者坦言,开发区将依据国家赋予的差别化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六大产业发展:以开发区三大重油项目为基础,延伸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谋划引进化工设备制造、矿山设备制造等项目;在“特钢”生产加工领域谋求发展,不断引进冶金关联项目加快聚焦;以光伏产品生产制造为重点,鼓励和引进单晶硅、多晶硅及其产业链,在绿色能源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把握产业转移,关注产品市场,实施发展以棉纺、化纤等为特色的出口创汇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大交通、大通道优势,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提升开发区物流规模和水平。“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未来我们将更深刻地体会西部经济崛起的力量,更准确地把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巨大机遇,以产业集群为核心,力争把开发区打造成新疆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仓储物流中心,实现自治区确定的‘千亿元产值、百亿元税收’的远景目标,争创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姜新军自信地说。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