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列谈之一:“物流”其实是一种智慧
2007/5/8 19:11:30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研究空前活跃、面临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态势。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近60万亿元,同比增长17%;物流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2%,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7%,颇有后来居上、成为“服务业老大”的势头。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政方针,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密切关注、加紧研究、科学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物流人”的重要使命,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在传承之上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含义。
人们创造一个新术语,肯定是有缘由的,无非是要概括比以往更丰富的实践、表达更深刻的思想。“物流”所涵盖、表达的比“储运”更丰富、深刻;“现代物流”依托信息技术更突出了“系统集成”的理念。鉴于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物流研究已经多有成果,笔者的一系列短文将更偏重于经济学、经济利益及其政策含义的考察分析。
从物流研究的演化轨迹可以清晰发现一条古今中外“万变不离其宗”的主线:如何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在各个利益当事人之间协同合作,使所有物品产供销的空间转移流程、阶段和节点,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从发展趋势看,产业分工、区域分工将越来越精细,经济活动范围将越来越广阔,从生产到消费(用户)的产供销流程将越来越延长,纵横交错链条式的网络将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物流转换和衔接节点将越来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度将越来越高,例如通常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经济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整体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其脆弱的另一面,即,由于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缺乏协同、链条衔接不当而造成的“天然损失”会越来越多,而仅仅简单地从改进货物的储运关系入手,已经力不从心。于是,便有了专注于、致力于协同合作、消灭这种“天然损失”的物流学。并且,以强调协同合作系统化、精确化、前瞻性为主要特征,产生了目前人们谈论的“供应链”(SUPPLY-CHAI)。
从这里,可以发现,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来龙去脉,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物流学或供应链,也完全可以被简要地称之为基于协同合作之上“衔接学”。现代物流学不过是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天然本能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益追求,在物流领域的理论概括。所以,现代物流同其他经济学成果一样,也是一种人类协同合作“本能的智慧”,是人类需要协同合作的“智慧的本能”。
由此可知,这种智慧朴实无华,绝非高深莫测、不可捉摸,更不必故作高深地神秘化。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有助于协同合作、符合上述意义“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利益最大”的任何独到的改进,都属于物流创新。在理论、政策、管理、技术、企业等各个层面上,取得独到的大改进、大突破,就是大创新;取得小改进、小突破,就是小创新。
由此进一步引申而言,古往今来,物流在客观上是一种经济过程,在主观上其实是一种智慧,发挥这种聪明才智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的智慧是一种财富。物流首先并不是硬件基础设施的状况如何,而是一种协同合作的思想、一种和谐完美的理念,一种天然本能的智慧。它酝酿了一种全新的财富观,即它不仅关心投入产出的利益比较,更关心最大限度减少全社会产品(甚至包括废旧物)的闲置和浪费,通过优化流程、消灭库存积压和断档脱销,使已经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都最大限度地处于实际发挥效能的状态。这就要求高度的协同配合,要求在物流系统集成中实现全程平滑流畅和节点转换无缝隙、无障碍,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改进都应有助于其他环节的改进,都不可“以邻为壑、转嫁损失”,不可以损害、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为代价,从而实现总体改进和整体最优。倘若没有协同合作、整体最优,各自为政的十笔“精明小账”凑在一起,完全可能是一笔“大糊涂账”,即整体无效率。
任何有效率的物流体系或供应链体系都不过是这种协同合作思想、理念和智慧的外在表现。据称,美英联军为适应在阿富汗山地作战的灵活性,不得不因地制宜,甚至要培训会驾驭毛驴的士兵来与其他部队、兵种协同合作,以确保其军事后勤供应链的“一体化”。而“毛驴式的后勤保障”在当代,其“硬件条件”绝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最适用、最有效的,没有人会讥笑它的原始和落后。
相反,任何无效率或低效率的物流体系或供应链体系,则都是没有很好体现、甚至违背协同合作思想、理念或智慧的结果。在中国建有许多港口、车站、码头和物流中心、园区,尽管拥有最强大、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但由于不懂得、不大深究、不大讲求物流的智慧,到处都是各自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