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从产供销多层面打造“绿色”供应链
2011/12/28 15:55:18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国酒茅台从产供销多层面打造“绿色”供应链,再树行业管理标杆,引领中国酒业健康发展。
  白酒工业是一个污染物产生量相对较高的行业。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环保意识的缺失也日益影响行业稳健发展。日前,在深圳举行的茅台全国供应商大会上,茅台提出从产供销多层面打造“绿色”供应链,可谓是领航白酒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据了解,白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和酒糟,且产生废物直接与生产规模有关。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环保和减少污染的重视不断增加,但作为部分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利益面前,一些白酒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保并未得到很好保障。
  其实,并非白酒行业会产生污染物,啤酒、红酒、洋酒等在生产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但国外许多酿酒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循环再生。“作为中国国粹的白酒,同样可以通过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表示,作为中国惟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一身的白酒品牌,国酒茅台在这方面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办法。在更多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的今天,茅台希望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酒业“绿色”健康发展。
  据介绍,国酒茅台酒之所以质量出色,秘诀之一即是其近乎苛刻的原材料筛选系统。从田间地头生长的糯高粱开始,国酒茅台精心打造了一条“绿色供应链”。从原料的绿色获取、供应商的绿色供应、产品的绿色加工到废弃物的绿色回归,整个绿色供应链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在保证国酒茅台绿色、有机、健康品质的同时,实现了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酒茅台的整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有机原料每袋必抽、包装材料每个必检,并使用有机麻袋专装;与酒直接接触的所有设备及材料(酒坛、酒瓶、酒盖、包括五金管配件等)必须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提供不低于国家标准的检测合格报告。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做到废弃物不废不弃,贵州茅台创造了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完整的闭合生物循环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在中国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
  据介绍,国酒茅台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始终做好坚守与放弃,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原产地生产,绝不因土地资源稀缺离开茅台镇生产;坚守道法自然的传统工艺,绝不通过技术手段缩短生产周期;坚守自然和谐、以酒勾酒的勾兑理念,绝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
  除了酿酒原料,“绿色茅台”的理念在茅台集团的包装环节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年来,国酒茅台一直不断探索提高产品质量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改进包装材料质量。蔗渣纸、石头纸等更低碳环保的材料,逐步进入包装材料使用;在贵州茅台系列酒中,酱门经典茅台王子酒、嘉宾级茅台迎宾酒的内托,采用了绿色可降解的PET材料;包装印刷采用有机大豆油墨、水性胶、水性膜等,以杜绝笨、铅等污染,减少了对石油产品的依赖,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食品安全的标准。
  不仅如此,国酒茅台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出发,在包装上广泛引进新技术,例如将茅台酒专用小酒杯由人工吹制改为机械吹制,基本消除了外形及容积的误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防伪技术,为消费者准确识别,放心饮用提供物质保障。
  同时,通过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和控制、建设立体仓库和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实行库房‘7S’现场管理,搭建NC-ERP生产管理系统平台等,国酒茅台建设了中国酒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供应体系。
  国酒茅台在绿色管理方面的种种经验,得到了专家的首肯。近日,国酒茅台在八年后再次荣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最高殊荣——“全国质量奖”,有机种植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被中质协评审专家评定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六大竞争优势之一。有关专家评价说,国酒茅台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绿色管理标杆,正用“绿色”领航中国酒业健康发展。
  今年,食品安全危机频发。从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沃尔玛“假绿色猪肉”等食品安全事故,让很多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12月13日印度的假酒事件,造成了170多人死亡,也为国内众多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国酒茅台 “绿色供应链”的理念与做法,显得尤为珍贵,不仅仅是吹响了白酒行业绿色发展的集结号,甚至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也都具有标本示范意义。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