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粮油加工储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2005/11/7 8:53:26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编辑:
依托深水岸线发展起来的粮油加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市港口工业新生力量。建设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使之成为国家打通粮食物流水路通道的重要中转平台和浙江省粮食缺口调入的重要节点,是我市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大潮中的努力目标。

  【目标要求】做好舟山粮油加工储运基地规划编制工作,争取通过省里评审;配合省里搞好省级粮食中转储备库建设,上半年投入运行;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中海粮油上海粮油集团日加工3000吨大豆及精炼装置项目,今年完成投资0.5亿元。

  【现场目击】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老塘山港区的舟山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预榨车间,只见破碎机、轧坯机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来回巡视。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武介绍,现在企业超负荷运行,日加工大豆已达2100吨,超过一期日加工大豆2000吨的设计能力。每天从公司运出去的豆粕有1600多吨、豆油400多吨。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海粮油生产、销售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6月份产值达到2.08亿元,成为我市工业史上首家月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今年,已加工大豆37.5万吨,预计全年可加工50万吨左右,产值预计比去年增加3倍,在15亿元以上。

  企业生产形势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曹国武分析说,今年4月,与上海粮油集团达成合作经营后,企业管理力量得到加强,内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生产资金有了保证,供销渠道进一步拓宽。同时,公司制定了周密详尽的营销策略,组织强有力的销售队伍,在江西、湖南、湖北等省设立办事处,配备仓库,实行两程销售,保证了产品销量的逐步递增。此外,公司投入2000万元,新建3万吨的立莆式钢板仓,于10月20日投入使用,使一期库容量达到8万吨,可一次性从南美、北美进口6万~6.5万吨一船的大豆,改变了过去由于库容不够,每隔10天、半个月就要停产的状况,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今年企业还加强了技术改造和内部挖潜,使效益大大提升。投入200多万元,安装了进口膨化设备,提高了大豆浸出效率,降低了溶剂消耗,残油含量下降了0.2%;投入200多万元,优化物料流程,改造输送带结构,使原来30多条输送带减少了1/3,降低了电耗,每天可节约电费8000多元。水、煤等能耗也有不同程度降低。

  曹国武说,公司生产的4级豆油质量优良,深受客户青睐。上海粮油集团、宁波正大集团等国内一些精质油生产企业都选用该公司生产的豆油进行深加工。公司生产的豆粕以浙江市场销售为主,同时,辐射沿海及周边省份。

  据介绍,目前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与省级中转储备库相连的输送对口项目,年底可投入使用,届时双方间的仓储设施将可共享。磷脂加工项目即将上马,1000吨级兼靠3000吨级豆粕装运码头即将动工兴建,二期日处理3000吨大豆生产线及精炼油项目正在筹划之中。一旦二期项目完成后,企业日加工能力可达5000吨,年产值可达50亿元。

  曹国武说,现在国内每年要进口2000多万吨大豆,豆油和豆粕需求量每年分别以5%和8%的速度递增。作为资金密集型的粮油加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港口运输大进大出。依托舟山的区位和港口优势,中海粮油运输和加工成本明显低于内地加工企业,这是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的组成部分,中海粮油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的建设和前景。

  【进展情况】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贺科儿介绍说,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建设,正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加快推进。由市发改委、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粮食局和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设设计院共同编制的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规划,已于10月份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这将为粮油集散中心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省级粮食中转储备库项目一期5万吨立筒仓和3万吨平房仓已经建成,并于10月30日投入试运行,安排进口粮食入库。上海市已有意向在粮油集散中心建设总仓容为18万吨的仓储区。

  【相关分析】贺科儿说,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建设势头比较好,省级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按计划将于明年开始实施;大连北良集团等国内大型粮食企业有意把舟山作为粮食物流节点。目前,通过市领导的努力,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建设已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重视,有望列入国家粮食物流规划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