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发力黄金水道建设
2014/5/27 17:27:43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张雨航

    近期以来,行业内关于“长江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的话题热议不断。

    继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后,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万州港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时强调,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一时间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打造黄金水道,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性意义?打造黄金水道,还存在哪些瓶颈因素?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黄金水道建设上又该如何发力?

    意义重大 瓶颈仍存

    从区域背景来看,我国的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三个区域,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这些沿线地区凭借着长江水运“占地省、运量大、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小”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航运的软硬实力有着很大的提高,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还拥有着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大大增强了长江航运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活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江航运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

    一是干线航道通过能力不足。下游航道还不能完全满足进江海轮大型化的要求,中游航道尚未得到系统整治,枯水期滞航、碍航现象时有发生,上游三级航道的延伸任务还未完成。

    二是干线港口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大型化、专业化码头相对较少,目前大多数港口仅限于传统的装卸和集疏运中转业务,无法适应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

    三是船舶运力结构不合理。干线船型标准化程度较低、船舶平均吨位较小,部分船舶能耗和污染排放较高,这些因素严

    重影响着运输效率和航运效益。

    四是航运支持保障能力不强。安全监管、人命救助和应急反应能力还不适应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更高要求。

    五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现代航运业的发展需要,并且系统性不强,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较低。

    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公共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专业知识和人员结构有待优化。上述诸多问题,反过来又制约着我国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

    加强协作 多方推动

    目前,虽然我国在打造“黄金水道”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是,国家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决心,以及建设长江航运的信心始终没有改变。

    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日益重视,投资越来越大,长江航道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和谐、持续稳定的良好建设环境。而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应该以区域性交通中心为平台,以重大物流和交通项目为重点,建成多形式联运、无缝隙对接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

    然而,要想进一步加快中游航道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就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资与扶持力度,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不同阶段中的问题,确保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实施。

    同时,还要根据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区位条件和货流联系,将长江上下游港口群紧密的联接起来,形成集疏运畅通的港口群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与海内外的联系,使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走向世界。(作者单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