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业的春天来了
2007/3/28 8:37:45     来源:     作者/编辑:
有一个不容怀疑的趋势已经成为事实: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流通日趋活跃,中国仓储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仓储业的春天也来了。  

  “商品流通,必有其相对静止的状态,仓储的利润由此产生。而随着商品流通的活跃,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仓储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向好的变化。”从事医疗设备仓储服务的北京玉泉医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景泰对记者说。  

  大势研判,也可以从外资仓储企业和物流地产企业投资中国的力度得到证明。  

  普洛斯在中国物流领域已经家喻户晓,其2006年在中国的投资可谓手法凌厉。大连、北京、天津、青岛、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出现普洛斯投资物流园的身影。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透露,普洛斯已有100万平方米的库房建成并被客户租用。进入2007年,普洛斯又决定在合肥投资1000万美元,在武汉计划投资2.8亿美元,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  

  新加坡淡马锡也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购置了大量物流地产。据媒体日前报道,淡马锡投资西安物流业,计划金额1200万美元,从事仓储及其相关的物业经营管理、租赁。  

  资本的基本属性就是追逐利润。查看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轨迹,获取效益这个前提十分明显。在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外资进入步伐由踯躅与观望到现在的快速占据制高点,无疑给资本市场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中国的物流仓储市场以及未来利润的预期,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寡淡,相反其上升空间的魅力依然使人向往。普洛斯在中国的投资已覆盖到沿海重点城市,计划于2009年以前在中国投资12.5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普洛斯新兴的重点投资地。  

  从中国的仓储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物流开放元年的走势,的确出现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经营与效益方面。姜超峰称,在对分布于全国3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主要口岸城市的中国物资储运协会56个大型仓储企业的调查中,结果正如预期一样,2006年的仓储业稳定发展,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0%,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推动业务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仓储需求增大。除了生产和贸易向大企业集中,需要更多的仓储设施之外,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更多的物流中心为之服务。二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24%,资源性原材料进口和加工制成商品出口,都需要仓储物流中心作为结点支撑。  

  市场向好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以及相关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王景泰透露,随着城市用地的规划控制和成本费用支出的扩大,一些仓储企业的建库地点转向更加偏远的郊区。从边界成本看,在偏远地区建库,在交通便利程度与配送线路编制方面,费用都有所增加,而即使是在偏远的郊区,现在的土地使用价格也并无优势可言。据了解,仓储用地的地价比上年增加了30%至50%,有的甚至成倍增长。  

  对中国的传统的仓储企业而言,竞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具备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外资,二是近年来出现并愈演愈烈的所谓农民库。  

  从外资进入中国仓储领域并跑马占地的战略轨迹看,携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并承接传统客户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接优势,外资进入中国仓储的主要地带仍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经营范围包括保税物流、IT供应链管理、外资超市采购与配送等物流从业形态高端市场,竞争的主体为传统大型国有仓储企业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民营仓储企业。外资仓储企业的起点即为适应现代物流的大规模出货需求和规模效益,并具备为大客户、跨国客户服务的能力。这对处于机制转变期、负担较重的国有大型仓储企业和融资、征地困难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利润率突出的高端市场面临压力。  

  “一些地区租用农村土地而用于仓储库房的建设,并在各种手续不全、绕过审批程序的前提下参与市场价格战的角逐。”王景泰解释,农民库现在几乎无处不在。  

  记者在日前参加中国仓储协会热点问题研讨时,也听到了姜超峰对此问题的判断。而据姜的估算,农民库的建库面积达到国家建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姜超峰说,由于这些库根本没有报建的手续,只有一个建造成本。而我们要报城建、上下水、公安、消防等程序,大约要占我们建筑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这种竞争不平等。  

  2006年,国家针对土地使用和征用出现的问题,相继出台了具有控制色彩的措施,对仓储业也产生连带影响。比如,仓储用地的获得将在程序上更加强调钢性原则,使用费用有所调整。仓储用地获取困难,土地使用费用增加,一些新建库房不得不设计为楼库,建设成本推高。姜超峰说,国家出台一系列严格土地政策,意在加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