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是引擎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产业体系国际化是核心中的核心,引擎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新疆内联国内几大重要经济区,外联中亚、西亚、南亚、北非、俄罗斯乃至欧洲市场。要实现从通道或走廊向核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转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上升到重要位置。
——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加快形成面向周边国家和国内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物流体系,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大力发展适合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的国际物流。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会展,办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境外展会,积极搭建新的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以服务贸易为载体,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建立境外研发中心,掌握和控制先进工艺生产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境外高新尖端市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无论古丝绸之路,还是新丝绸之路,发展物流业都是新疆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要把现代物流业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尽快研究制定环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建立以乌鲁木齐市、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为核心、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航空、管道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为依托,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各专业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成覆盖中亚和内地、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网络,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商贸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加快布局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和中心及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联运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完善区域性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欧亚现代物流网络一体化发展,使新疆成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俄罗斯、欧洲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大通道全面提升新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撬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引擎。
——创新金融服务业发展
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着力培育面向中亚的资本股权市场。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完善证券和保险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推动实现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自由兑换和结算。加快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力争将喀什建设成为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
——着力打造国际黄金旅游环线
要科学规划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黄金旅游环线,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和阿勒泰四个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将乌鲁木齐打造成亚欧大陆航空网络中转中心和客流集散地,依托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等口岸优势,进一步放宽跨国旅游限制,大力发展边境观光旅游。
政策必须差别化
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的三部曲。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必须加快建立各国政府间的贸易政策协调沟通机制。国家要赋予新疆更加特殊的政策。
——特殊的投资贸易信贷政策
投资方面:对新疆境外投资企业进口原油、成品油、化肥、钢材、矿产品等资源性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国家紧缺资源实行进口补贴。对新疆境外投资企业生产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实行免关税配额政策。贸易方面:赋予新疆对中亚国家差别化贸易政策。信贷方面: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境外投资领域。对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和产品替代发展的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经信用评级授予或扩大授信额度。对效益好的境外资源开发类投资项目,给予专项商业贷款优惠利率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加快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模式,积极开展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前期工作,将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喀什、阿拉山口作为中国境内自由贸易区规划雏形,作为推进中国—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作为打造中亚经济圈的蓝本,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情况我想展开谈一下,前几天我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同志刚刚参观考察了上海自贸区,很受震撼和启发。自贸区最大的一个特点不是挖政策“洼地”,而在制度创新,可以说现在国家赋予新疆的一些财税、土地政策比上海自贸区还优惠,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没有使政策的效益最大化,更没有体现出政策的复合叠加效应。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向西开发的政策、中哈国际合作中心的政策、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政策、综合保税区政策以及人民币自由结算试点政策,我们都有,但是我们都没有用好、用足、用活,许多时候我们自己绑自己的手脚,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应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设立新疆国家沿边改革开放试验区
将西部大开发和全方位向西开放战略融为一体,把新疆作为国家沿边开放试点省区,积极推动能源综合配套改革、金融改革,凸显政策的叠加效应。在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库尔勒等地区对金融服务体系、对外开放体制、财税体制、基础设施共享共建、产业发展体制创新先行先试。
——组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中亚投资银行
参照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模式,由国家牵头,协调各成员国共同出资,在乌鲁木齐组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组建由新疆地方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及中亚五国资本金参股的中亚投资银行,为与中亚国家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大经贸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为我境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和专项商业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境外代付等形式的融资和国际结算服务。并且在中亚国家开展人民币本币兑换和自由结算业务,促进乌鲁木齐成为中亚区域人民币交易和结算中心。
——建立国家发展合作基金
参照中非合作模式,建立500亿元的中国—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合作基金,为我国企业参与中亚资源开发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探索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加速政府资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产权、证券、保险市场,提供基金、债券、股票、保险、金融租赁及金融衍生品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强区域间金融业务合作。
——切实强化人才智力的支撑作用
新疆人才奇缺是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强化待遇留人的政策导向,才能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断繁荣发展。国家、自治区要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型人才和经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家重点大学要大力培训专业人才,新疆境内的大专院校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着力培养外向型人才。构建面向中亚国家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先进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建立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总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训,为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要树立新的用人导向,全面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对外开放的能力,党政主要领导要熟悉对外开放和经济贸易,分管领导必须精通对外贸易,领导班子配备中要确保对外开放和经济贸易类人才占据1/3的比重,真正担负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力军、排头兵的职责。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政研室处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